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好發中老年人 醫界分析國際治療趨勢

5739
編輯部 整理報導
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好發中老年人 醫界分析國際治療趨勢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最新癌症登記報告,全台一年約新增「慢性淋巴性白血病」(CLL)患者人,占白血病個案數1成,且逐年上升,傳統僅有化療可用,治療不佳。新型口服標靶藥物問世後,提高治療效果及患者生活品質,醫師呼籲,健保能放寬給付標準,嘉惠更多患者。


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患者難耐化療副作用 新型標靶藥物費用昂貴


台大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田豐銘表示,「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好發於中老年人,大多數患者年逾55歲,9成合併慢性病,治療棘手,早期只有化療,但患者年紀偏大,難以負荷化療副作用,醫師只能減輕劑量,卻導致療效不佳,形成治療困境,


在新型標靶藥物問世後,療效顯著,可降低CLL疾病進展幅度達72%,且讓患者擁有更好的生活品質,但藥價昂貴,絕非一般家庭所能負擔。因此,2021年國內罕病團體調查CLL病人治療概況,主要治療仍以化學為主。


健保給付雖逐步擴大 但CLL治療仍與國際有差距建議加速跟進


過去健保雖給付用藥,但僅限特定基因型病人,真正能用藥的病人屬少數,所幸這兩三年來,健保給付對象逐步擴大,減輕患者經濟負擔,田豐銘表示,最新治療模式則是「固定療程療法」,以標靶藥物組合治療,患者不需持續用藥。


田豐銘指出,新型口服標靶藥物給付擴大,但患者需長期用藥,時間短則5年,若治療效果好,可能持續用藥,長達10年,甚至更久。國外研究證實,組合多種以標靶藥物的新型「固定療程療法」,平均用藥14個月就能停藥,且復發比率不高,減輕副作用。


台灣血液病學會理事長柯博升表示,分析健保給付各項血液疾病治療藥物,在CLL治療上,與國際治療標準相距較遠,近年健保雖擴大給付,但無法一次到位,且國內檢測方法仍受到侷限,希望能夠盡快跟上國際,病人得以及早確診、及早用藥。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膚質非乾即油?混合肌是常態 AI皮膚檢測讓保養更精準
▸高度近視小心核性白內障 醫揭飛秒雷射白內障手術優勢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