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上肢
-
別當沙發馬鈴薯「躺平」滑手機 她不到30竟椎間盤突出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259由於小林老喊著肩頸痠痛,讓同住的家人不禁覺得有肩頸痠痛不是上班族通病,有這麼誇張嗎?於是建議她不妨去做檢查一探究竟。近期她到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健康檢查,透過零輻射磁振造影(MRI)影像可清楚看見,年紀不到30的小林,頸椎第4、5、6節椎間盤竟已退化突出。 -
65歲以上長者訓練肌力防跌倒 圖解6招坐姿訓練秒學會
醫美減重 / 養生抗老5973世界衛生組織建議65歲以上長者每周應累計至少150分鐘中等費力運動。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表示,對於身體活動量不足且體能差的長者除醫學診斷上應注意的身體活動禁忌外,以增加日常性活動為優先。像是練習從坐姿到站姿所需的肌力及移動時所需的平衡力,以減少身體活動時可能發生跌倒的情形。 -
改善細胞環境突破帕金森氏症治療困境 關鍵在細胞間質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7009多數罹患帕金森氏症的患者,可能連自己翻身或起床等平凡的動作都無法獨立完成,許多重度症狀的患者甚至需要長期服藥治療,但仍無法深入病因改善,以致病情遲遲不見好轉。不僅病患喪失活動自主力,家人也因為長期照護備受壓力。然而,帕金森氏症並非「不治之症」,除了透過藥物治療外,現今透過修復受損細胞的細胞間質療法,也能讓帕金森氏症患者的生活品質獲得改善。 -
國三生頸部疼痛穿衣困難 檢查發現脊髓腫瘤壓迫神經!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2929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兒童神經外科主任鄭宇凱醫師說明,阿國因脊髓腫瘤嚴重壓迫正常神經,影響四肢力量與平衡感,與病患及家屬解釋手術治療適應症及風險後,隨即於109年5月住院接受手術,由於腫瘤位置深及腦幹及頸脊髓內部,若稍有閃失,有癱瘓、無法自行呼吸的風險,變成一輩子臥床。 -
婦人無吸菸史肩頸疼痛 檢查發現竟是肺腺癌合併骨轉移
癌症新知 / 肺癌3597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陳鈴宜表示,上述兩位患者都沒有抽菸習慣,也沒有明顯家族史或呼吸道症狀,且原發肺癌部位不大,但沒想到初次診斷時就發現嚴重骨轉移症狀,令患者十分沮喪與百思不解,不斷詢問:「我生活習慣正常,家中也沒有人抽菸,怎麼還會罹肺腺癌?」 -
中風痙攣肉毒桿菌可改善 醫師帶你1張圖看懂健保給付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2981中風初期,由於腦部細胞受到損傷,導致無法將神經訊號正確地傳遞到四肢,因此病人容易出現肢體無力及僵硬的問題。其中,肢體無力及僵硬在醫學上又被稱為痙攣,最快在中風3至5天後便會出現,症狀輕微者會覺得肢體緊繃疼痛、難以自由控制肌肉活動;嚴重者可能出現攣縮的問題且難以進行日常清潔。最典型的樣子是上肢手指、手肘向內蜷縮、無法輕易伸展,顯著影響病人手部功能;下肢膝蓋、腳踝不易彎曲而呈現硬梆梆的伸直狀,影響日常行走與上下樓梯功能。 -
常打電腦或是午休趴睡 壓迫神經恐引起肘隧道症候群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289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何宇淳指出,許多人在小時候都玩過「麻筋」的遊戲,同學們會以手指互彈手肘的內側,只要撞擊到正確位置,就可以讓整隻手瞬間又麻又痛又無力。 -
乳癌治療後逐漸恢復卻出現水腫 竟是這裡出問題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572黃女士自2018年發現乳癌後,除了手術切除左側乳房外,也積極接受化療與放療。雖然身體狀況逐漸恢復,但去年黃女士接受放射治療時,左側上肢出現淋巴水腫,整隻手臂到手掌都呈現浮腫,與健康的右手臂相比,手圍整整相差2公分半,既不能握也無法活動,更痛到晚上睡覺都不安穩。後來個管師協助轉介復健醫學科,鄧復旦副院長以「體外震波儀」予以治療,創新臨床應用不僅有效消除黃女士的淋巴水腫,過程輕鬆也讓黃女士倍感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