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上肢
-
少見動脈心臟繞道術逆接 拯救複雜血管阻塞患者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092張燕表示,長期脂肪形成的堆積物或斑塊剝落堆積在血管中,以及粥狀動脈硬化、狹窄都是導致動脈血管阻塞的原因。當阻塞發生時會有心絞痛、胸悶、心跳加速、喘、呼吸困難、頭暈、盜汗或臉色蒼白,以及疲倦、虛弱、焦慮等症狀。動脈血管阻塞的情形不一定相同,有人甚至不會有明顯症狀,就像洪先生一樣,等到喘不過氣時,血管已嚴重阻塞。 -
中風年輕化非老人專利 中醫結合復健治療效果加乘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410針對中風病人的後續治療,復健科提供肢體的復健和語言治療,能夠改善病人的關節靈活度和肌力;中醫則提供中藥調養和針灸治療,因為廖先生容易有倦怠的問題,所以給予補氣的中藥。 -
手腕橈神經受損 動態性副木助恢復生活機能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366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復健部主治醫師徐瑋璟表示,鄭先生因肱骨骨折合併橈神經損傷,標準治療過程為先開刀將肱骨復位,經觀察1至3個月,再視恢復情形決定是否需2次手術;因該患者橈神經受損,導致手腕抬起困難、指掌無力伸展,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故先以動態副木輔助其生活機能需求,並預防肌肉萎縮,視神經修復狀況,再決定後續是否安排開刀治療。 -
3度中風癱瘓患者 非侵入性技術助成功站立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4163臺北榮民總醫院復健部神經復健科主任蔡泊意指出,腦部動靜脈畸形所造成的腦溢血中風,必須在中風半年後積極復健,如果能夠持續復健,1年後則能到達穩定狀態。以王先生為例,發病住院後接受神經調控高速顱外磁刺激術,結合藥物及復健,包括腦壓及藥物調整、肺部復健拔除氣切管、張力控制、肌力訓練以及整合復健療法。 -
寶寶學習自己吃飯 對肌肉訓練意義重大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3512寶寶剛出生時,如同一張白紙,甚至對於自己具有軀幹與四肢都尚未有認知,但會隨著月齡增加逐漸有感覺,即會開始練習並學習運用身體的肌肉,以完成各部位動作的發展。對於吃飯這件事也是,部立雙和醫院復健醫學部職能治療師曾雅鈴表示,寶寶隨著大人同桌吃飯或是經常看到大人吃東西,會逐漸開始建立關於「吃飯」的認知,例如 -
5招金豬如意操 活絡筋骨健康一整年
醫美減重 / 運動健身4937再過幾天就要迎接豬年,國泰綜合醫院復健科治療師簡文仁表示,今年農曆年假期特別長,如果吃太飽少運動,吃飽睡,睡醒看手機、打電玩,過年後勢必全身痠痛,健康亮紅燈。為此,簡文仁設計「豬年5好如意操2.0」,提醒民眾,過年期間多想想金豬的好,做做5好如意操,豬年一整年都能夠諸事如意、健康平安。「豬年如意操2 -
病態性肥胖只能靠手術? 他這樣做減重32公斤
醫美減重 / 體重管理66對於病態性肥胖患者來說,胃繞道、胃縮小等外科手術為主要治療方法,不過,長庚醫療財團法人中醫研究團隊則研發出中醫減重模式,透過補養臟腑陰陽、調理氣血津液,讓身體功能逐漸恢復正常,只要能恢復代謝脂肪功能,就可以健康減重。 -
砂石車追撞造成連迦胸 新式肋骨固定術恢復快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764今年9月1名年約60多歲的李先生載著妻子發生重大車禍,駕駛小客車遭砂石車追撞,緊急送往國軍桃園總醫院救治,診斷後發現李先生雙側多處肋骨骨折及雙側氣血胸,左側也有多處連迦胸至少5根,肋骨幾乎全毀,共有18根多處斷裂的肋骨,嚴重影響呼吸功能,疼痛指數達8分以上。醫療團隊以胸腔鏡微創併肋骨多處固定手術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