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下半身癱瘓
-
肩頸不適應及早就醫 一旦壓迫神經恐開刀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441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骨科吳行正醫師指出,一般可視患者的年齡大小、臨床症狀、壓迫位置及小面關節的退化程度,選擇進行頸椎椎體融合或人工頸椎椎間盤置換。頸椎椎體融合器可申請健保給付,但頸椎椎體融合手術術後會犧牲部份頸椎活動角度;若進行人工頸椎椎間盤置換手術,雖可保留頸椎活動度,但目前尚未納入健保給付項目,自費價格約20多萬元。 -
機器人腳輔助行走 輪椅族也能跑馬拉松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201台北長庚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鄧復旦表示,國內約有2萬6千多名脊椎損傷患者,不少人必須長時間臥床、坐輪椅,無法活動,除了腹部脂肪囤積之外,還容易骨質流失,以及引發糖尿病、高血壓、心肺功能變差等問題。 -
海福刀副作用低 治療攝護腺癌的另一選擇
兩性關係 / 男人幫2696攝護腺癌與攝護腺肥大不同,後者很早就會有症狀,前者需仰賴篩檢才能發現。攝護腺癌根據癌症嚴重度、患者生理年齡或生命餘年,而有不同治療選擇。早期的攝護腺癌治療方式選擇性相當多,從完全不治療單純定期追蹤,或是較積極的海福刀、冷凍治療,到更積極的放射性治療加荷爾蒙治療或根除性手術治療。 -
脊損傷友擔心尿失禁 16年不敢出遠門
醫藥衛生 / 全民健保2516但肉毒桿菌素注射費用較高,不少病患無力負擔,所幸健康保險署今年5月正式給付「A型肉毒桿菌素」用於治療脊髓病變引發膀胱過動症而導致尿失禁的患者,解決脊髓損傷患者長期飽受煎熬的排尿問題。 -
婦人氣喘變癱瘓 血管炎惹禍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1985「血管炎就是血管壁發炎病變」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陳得源說明,血管壁因為免疫發炎反應,引起發炎細胞浸潤、血管壁增厚、血管內層破壞,導致血管腔狹窄甚至阻塞。 -
抗癌勇士 繪出生命希望
癌症新知 / 抗癌鬥士2208為鼓舞更多與癌對抗的病友、家屬,讓其能揮別癌症的恐懼,建立情緒抒發的管道,更有力量與癌同行,癌症希望基金會與台灣禮來公司,自2006年起,每兩年舉辦「彩繪希望」繪畫比賽,期望藉由畫作所描繪的生命感動,讓所有在抗癌路上的病友、家屬與醫療團隊,能建立情緒與壓力紓發的管道,以樂觀態度面對癌症的考驗,增加康復的機會。 -
攝護腺癌年逾3千例 寶護傘病友會成立
癌症新知 / 癌症百科2564彰化基督教醫院泌尿外科主 任張進寶醫師表示,攝護腺癌是男性泌尿系統最常見的癌症,好發年齡在65至75歲之間。攝護腺癌與年齡、男性賀爾蒙、飲食、家族病史及種族有關。當攝護腺體積增生後,會造成排尿障礙,如頻尿、急尿、小便變細、夜尿、尿液排解不乾淨、小便解不出來等症狀,病情嚴重可能導致性功能障礙,甚至下半身癱瘓。 -
重度脊椎駝背變形 截骨矯正術治療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