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中醫養生
-
秋葵養胃護眼抗發炎 營養師推「酸甜秋葵豆包卷」食譜
健康養生 / 營養美食2712張慈玲營養師指出,秋葵能維持健康及濕潤的內外表皮,像消化道、尿道、生殖管道、皮膚及肺等,因此,對保護胃黏膜及預防胃潰瘍也有幫助。秋葵中富含維生素A及胡蘿蔔素,有助於視網膜健康、維護視力、提升身體抵抗力及抗發炎。 -
大雪氣溫驟降兩時間點最易發生中風 中醫養生首重護心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40「大雪」是冬季的第3個節氣,也是1年24節氣中的第21個節氣,大雪之後是全年陰氣最重的時期,就中醫觀點心為火臟,這時要特別注意心肺的循環。 -
中醫養生補錯更傷身! 濫用中藥造成不良反應壞了健康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2612疾病的證型有分寒熱虛實,若一味地使用某種中藥,可能達不到理想的治療效果,反而造成病程延長,病情遷延難癒。例如:許多人會為了治療感冒而泡金銀花茶、板藍根茶。金銀花、板藍根藥性寒涼,屬於清熱解毒藥,對於感染引起的黃痰、咽喉腫痛等熱性症狀有不錯的效果,但若本身症狀為寒性症狀,流清涕、容易怕冷等,則較不適合單用金銀花、板藍根作防疫茶,否則容易損傷胃氣、造成病情加重。 -
DIY素食鹹湯圓選用當季食材 中醫養生強健脾胃顧健康
健康養生 / 營養美食2767吳思儀分析,黑芝麻性味甘、平,可補肝腎、潤五臟且有潤腸功能。紅蘿蔔中的β胡蘿蔔素屬於脂溶性食材,需藉由芝麻油才能更好的被人體吸收。曝曬乾燥後的香菇會產生維他命D2,能幫助人體的筋骨健康。豆腐及雞蛋則是優質蛋白質來源。加上青菜含有纖維質,可維持腸道健康,幫助排便順暢。白胡椒則可增加食慾、暖胃散寒、協助消化。這些食材做成料理,清淡卻富含營養能幫助健康。 -
台灣超高齡社會來臨 中醫「養能合道」長壽健康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4462「變老是生命必經之路」,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科醫師邱淑娟解釋,人體生長發育、維持生命,都需要靠脾胃供給營養,如果脾胃虛衰,功能異常,人就容易變老。 -
韓國宮廷3大秘方珍貴之處 中醫師:提煉技術是關鍵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13340中醫師沈瑞斌指出,拱辰丹是1種複方藥材,包括上等鹿茸、山茱萸、當歸和沉香;瓊玉膏則由人參、地黄、茯苓和蜂蜜所組成,上述2種祕方成分單純,且每項藥材皆能發揮到極致。至於清心秘丹在台灣已販售多時,又稱為清心牛黃丸,因為法令限制,其成分與韓國配方有所不同。 -
處暑節氣晝熱夜涼 中醫養生食補抗秋燥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313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方志男提醒,民眾要多注意室內冷氣溫度勿設定太低溫,應隨天氣變化做調整;而食養方面應多多增潤疏熱。室內外若溫差過大,忽冷忽熱易引發冷熱型感冒,而過敏性鼻炎、咳嗽及哮喘者也易發作,體質偏燥熱的人也容易出現肌膚、鼻腔、口舌乾燥及便祕等「秋燥癥」,除了做好水分補充外,飲食方面可減低辛辣度或少碰油炸燒烤物,避開秋燥的影響。 -
立秋進補好「食」機 中醫養生首重抗燥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507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方志男建議,立秋屬於由熱漸涼交接的節氣,因此食養方面應以潤燥、滋陰、益氣最好,讓身心的滋潤度保持充足,養體轉換就能得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