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人格
-
長期失眠不能靠吃安眠藥 提升自我覺察力有助改善睡眠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696近期BA.5疫情上升,加上烏俄戰爭、全球通貨膨脹等狀況,加上不少人長期受到經濟、工作或各種壓力所苦,心理壓力逐漸升高,第一步影響的便是睡眠品質。不少人心中千頭萬緒難以解開,選擇吃安眠藥,但這終究並非處理失眠的最佳解。 -
容易疲倦又會喘是染疫? 當心甲狀腺機能衰退引發貧血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2669近期疫情書田診所收治60多歲女性,高血脂患者,有服用降血脂藥物治療,自述最近幾個月,常覺得疲倦,體力逐漸變差,走路快些就易喘,且雖有規則服用降血脂的藥物,高血脂的控制近期也較不好,她懷疑與新冠肺炎有關,但「快篩多次,結果均為陰性」。 -
真實世界上演「激怒李蕾」 「性成癮症」成熱搜關鍵字
兩性關係 / 愛愛這檔事86這幾天晚上大家沒睡好,都一起在追「激怒李蕾」這場真實世界的婚變大劇!吃瓜的民眾熱議著「見宏就休」、「蕾神之槌」,還有「性愛成癮症」也成為熱搜關鍵字。 -
急性後期新冠肺炎症候群 後疫情時代對抗憂鬱成新焦點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736憂鬱、焦慮、認知功能缺損與感染所導致的神經發炎、神經傳導物質降低、及腦部因血栓造成的局部缺氧性傷害較相關。其中因發炎導致單胺類神經傳導物質缺損,個案可能發生憂鬱、無法感受快樂、負面思考、自殺意念等症狀。因此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的照會團隊,在病患住院期間,透過視訊電話等方式,評估病患的精神健康狀態,可以早期發現情緒困擾和睡眠障礙,並且視情況在病患出院之後安排持續門診追蹤,使用溫和的精神舒緩藥物,搭配復健和運動來讓症狀更快復原。 -
天氣轉涼手腳冰冷、痠麻 恐是末梢血液循環障礙惹的禍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7607常見手腳冰冷的原因有體內血液循環差、壓力大導致自律神經失調或愛吃冰冷食物等因素,現代人不愛運動、新陳代謝差導致末梢血液循環不良,血液中氧氣無法傳送到四肢時就容易手腳冰冷。沙鹿童綜合醫院邱永偉醫學博士說明,所謂的「末梢」,並不一定是指四肢的末端,而指的是體內各器官綿密網狀、無處不在,連接於動脈和靜脈之間的微細小血管床,負責血液與組織進行物質的交換,與全身血液循環作用密切相關。 -
新冠確診有年輕化趨勢 開學後校園如何做好防疫工作?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609目前台灣新冠肺炎疫情趨緩,政府從7月27日起施行適度降級微解封之相關措施,環顧目前世界的疫情變化,每天確診人數仍然沒有減少,在美國截至7月28日,18歲以上的民眾接受疫苗施打至少一劑已達70%,完整二劑亦有60%,但每天確診數持續攀升,而且在麻州有多起群聚感染,其中74%已打完二劑疫苗,雖然死亡率未見上升(死亡者大部分為未接種疫苗者)。 -
婚後致力扮演完美太太終究崩潰 原因從童年逆境說起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995童年逆境是指孩童時期遭遇到心理、生理、社會方面的不利成長因素。國外許多研究發現,在家庭中遭遇肢體暴力、性侵、目睹家暴、遭父母羞辱或忽略等等逆境的孩子,因長期處於負面情緒與壓力中,較難學習如何調節情緒及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成年後得到各種身心疾病的機率也越高。以蔡女士為例,其童年時期遭到父母慣性地貶低、情感忽視,造就成年後容易自卑、過度敏感的個性,只有扮演「完美母親與太太」的角色,才能讓她自覺有存在的價值,但長期的焦慮情緒卻也造成先生與兒子的負擔,更開始阻礙兒子發展青少年應有的獨立性。 -
中樞性眩暈vs.末梢性眩暈 平平都是眩暈有何不同?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901李宏信說明,眩暈的成因大抵可分為2大類,一為中樞性眩暈,成因多半與腦部疾病有關;二為末梢性眩暈,此類眩暈則多半由內耳病症所引起。在臨床上,前者多為漸進與持續性的發作,且較少激烈性的天旋地轉;後者的發作型態則多為突發性或漸進性,發作時症狀也較劇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