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人際互動
-
升學之路壓力大 重考生好憂鬱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018在日本,同樣情況的學生稱之為「浪人學生」。據日本《精神病學與臨床神經科學期刊》研究指出,有57.9%的浪人學生呈憂鬱狀態,其中有19.8%的學生為重度憂鬱。較憂鬱者,抱怨身體不適(例如:頭痛、胃痛、腹痛)的比例也較高,且「無人可談論心中的擔憂」與「家長不同意其首選的學校和科系」,是憂鬱和重度憂鬱的危險因子。 -
14萬高中職生手機成癮 家長應先以身作則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2476教育部針對國小4至6年級、國中、高中職學生網路使用情形進行全國抽樣調查,發現中小學生使用網路的時間假日多於平日,使用地點主要是在家裡,平日高中職生使用網路時間約147.2分鐘,假日卻高達266.1分鐘。今年(104年)與去年(103年)相比,高中職生手機成癮重風險比率上升2.6%,高達18%,換算人數約有14萬人之多,顯示高中職生相當沉迷於手機的使用。 -
網路霸凌盛行 心理師呼籲勿沉迷虛擬世界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1065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秘書長修慧蘭指出,網路霸凌是運用網路進行霸凌行為,由於網路的匿名性與傳播速度,加重了霸凌行為的持續性與集體性,對被霸凌者的影響甚大。 -
非藥物治療 重展失智症患者與家屬笑顏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690昱捷診所陳震宇醫師表示,目前針對失智症治療可分為藥物與非藥物,雖然臨床已有數種藥物可使用,但仍有反應不佳及可能出現副作用的情形發生。因此,無副作用且具治療效果的非藥物性治療介入佔有相當重要性,美國近年更已將非藥物治療視為治療方式之一,期望透過非藥物治療來增進患者生活品質、減輕照顧者負擔,並延後被送到安養中心的時間。
-
從小接觸手機平版 孩童網路成癮無法自拔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4臺中慈濟醫院身心科主治醫師蕭亦伶表示,隨著科技進步,平版、手機似乎代替了奶嘴,許多小孩從一兩歲就開始接觸智慧手機、平板與網路。許多家長發現,子女上了國中後,沈溺網路情形越來越明顯,阿信就是典型的例子。 -
年後轉職壓力大 失眠、腰酸背痛齊上身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030昱捷診所精神科醫師陳震宇表示,在過去多年的門診經驗裡,發現到一般人常以為職場壓力是因為工作量大,太過忙碌所導致,其實,在深入分析後發現,還有其他原因也會累積難以舒緩的壓力,最常見的就是個人與企業組織文化間格格不入的情形。 -
近七成愛滋感染者 隱瞞家人病情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2282柯乃熒依據研究發現,國內愛滋感染者約72.4%將病情告知親友,多數親友當下反應是「不可置信」、「震驚」與「心痛」。雖然57%愛滋感染者在告知後,覺得人際互動未受影響,21.4%表示,親友對自己的態度反而比原來更好,但仍有21.4%遭受到負面排拒。 -
父母耐心陪伴 減輕幼兒分離焦慮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1910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臨床心理科臨床心理師蔡盈盈指出,嬰兒在6至8個月就可能開始出現與父母分離的焦慮害怕,通常在2-3歲逐漸減輕,有時可能持續到5歲。由於看不見平常陪伴在側的父母親,部分孩童會以為爸媽永遠消失而感到害怕。根據國外研究資料統計,學齡兒童的分離焦慮症,每100位中約有3到5位兒童罹患分離焦慮症,並常伴隨著拒學或懼學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