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人際關係
-
橫跨3領域的和解天使 這對醫界夫婦致力推動醫病和諧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4517醫界夫婦檔不少,能夠憑藉專業知識,橫跨醫學、金融、勞資等3大領域者,卻不多見。西園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李詩應、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醫師陳永綺這對醫師夫婦,將調解醫療糾紛的原理,應用到保險理賠、勞資關係,協助金融界和政府解決爭議,雙雙成為跨界醫師,而他們能取信於金融界、新北市政府,在於推己及人,置身對方、為他人著想的溝通模式,這番化解衝突的技巧就來自協助醫病雙方解決醫糾的經歷。 -
異膚青少年無法專注課業! 醫揭治療趨勢公開止癢5招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6594異位性皮膚炎是一個會反覆發作,讓病友困擾不已的慢性發炎疾病,異位性皮膚炎就診第1名的問題就是搔癢,癢的時候有如上萬隻螞蟻在皮膚上爬,而且越抓會越癢,且全身都可能會發生,不少病患更因為搔抓導致破皮滲液,不僅可能導致細菌感染,更造成外觀不佳。 -
牙齒美容兼顧功能與美觀 客製化療程讓女企業家變年輕
健康養生 / 口腔植牙4055牙醫師吳碧礽表示,牙齒美不美觀與其顏色、大小、形狀、比例、排列和健康狀況相關,常見有缺牙、牙齒蛀牙或缺角、牙縫過大、顏色不均、齒列不整齊等問題,面對不同原因所造成的牙齒外觀不完美,牙醫師會針對個別的狀況採取不同的療程,提供患者適合的解決方案,同時兼顧牙齒的功能與美觀。 -
3歲女童天生無肛門 雙和醫院攜手美醫療團隊6小時重建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36363歲女童婷婷(化名),因早產胚胎發育不完全,出生時被發現有先天高位無肛症合併泄殖腔異常,陰道、尿道及肛門相連,雙和醫院小兒外科主任魏晉弘醫師指出,無肛症在國內發生率約為4,000之1至5,000分之1,本就屬於相當罕見的疾病,而婷婷的情況又更為嚴重複雜,需投入相當醫療人力與資源才能展開治療。 -
孩子憂鬱家長也憂鬱 專家籲照護者要把心理健康放首位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206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所長董旭英說明,在家庭角色分工上,孩子較被動,特別在「情感表達」上,大多是長輩主動關心,青少年通常不太會或不了解如何明確表達內心的不愉快,認為他人應該知道我的情緒,如果他人提問,孩子通常會迂迴或簡短回應,而彼此的解讀意義常不一致。建議讓青少年先了解情緒的分化,包含正負向情緒;家長用引導式問法,像為什麼這麼想、你不快樂的原因是什麼...等,多讓孩子表達,協助他們釐清情緒。 -
中秋節憂鬱症狀恐加重! 醫授憂鬱症患者6大自救方法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838中秋節對於大部份的人而言是團聚的時光,期望與家人和朋友在一起享受假期,共同烤肉賞月,是件美好愉快的事情,但是對患有憂鬱症的明月(化名)而言,隨著中秋節的接近,心情反而更加低落焦慮、變得沒有食慾,空虛疏離的感覺也不斷在腦海中盤旋,覺得自己像處在黑洞中,無力面對外界的事物,甚至不想出門也不想說話,一想到要面對眾親友,就覺得壓力特別大。國泰綜合醫院精神科楊琇雯醫師將為你說明為何憂鬱症患者在節日來臨時,症狀會出現惡化,以及患者本身又可靠哪些方法自救。 -
15到24歲青少年自殺增6.9% 蔣萬安籲青年多互相傾聽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312依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資料顯示,111年與110年相較,全國自殺死亡人數增加202人,增幅為5.6%;其中15到24歲青少年族群增加17人,增幅6.9%,同時自殺死亡仍佔該族群10大死因中第2位,顯示青少年心理健康需持續關注。北市衛生局呼籲透過4個步驟,成為彼此的自殺防治守門人。 -
跟人講話便心跳加速冒冷汗 10分之1兒少有社交焦慮症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419網路上有不少人說自己時常有社交恐懼症,對於需要與人相處互動的環境感到憂慮,不論時間長短,甚至會避免與人講電話,要求用文字對答。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表示,焦慮症是兒童青少年最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之一;過往研究顯示,將近10分之1的兒童青少年有社交焦慮症,而近年來「社恐」這個詞更是在網路上廣泛流傳,指的正是這些深受人際關係壓力所苦的孩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