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個人化醫療
-
新竹臺大分院做到了!大腸驚現腫瘤 術前化療縮小腫瘤
癌症新知 / 腸癌3350C小姐近來常感到右下腹疼痛難耐,到診所就醫數次也不見改善,後來更出現疲倦、食慾不振、消瘦和糞便型態改變等症狀。C小姐到公司合作的醫院進行詳細檢查,沒想到醫師卻在右側大腸發現1個14公分的腫瘤!腫瘤雖然沒有轉移,卻已經侵犯到後腹壁的肌肉,難以直接開刀切除。 -
看好全球大健康市場 楊泮池:精準健康是國家發展目標
醫藥衛生 / 智慧醫療3575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副會長楊泮池表示,我國自去年通過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條例的修法後,未來將以數位醫療、精準健康、再生醫療成為強項,尤其精準健康更是台灣發展重點。 -
疫情加速數位醫療轉型 ICT智慧醫院成為趨勢指日可待
醫藥衛生 / 智慧醫療2664華碩全球副總裁張權德表示,疫情是醫療界很大的挑戰,不過它卻讓遠距醫療、人工智慧醫療、個人化醫療更蓬勃發展,加速數位醫療的轉型,未來ICT智慧醫院已是不可逆的方向。 -
管腔型乳癌治療副作用大 健保擴大口服標靶藥物可給付
癌症新知 / 乳癌6231乳癌已邁入個人化醫療的時代,當患者前來就診時,醫師會進行病理切片,依照乳癌細胞的生物特性,包含荷爾蒙受體與HER2受體表現情況判斷為陽性或陰性,並於確立乳癌的型別後,更進一步決定治療方針。黃俊升教授指出,荷爾蒙受體陽性/HER2受體陰性的「管腔型乳癌」約占診斷的6至7成,屬於侵襲性較低的型別,普遍預後不會太差。 -
國衛院與中榮、高醫發現 基因變異可精準診斷紅斑狼瘡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745譚澤華率合作團隊,自2009年起研究SLE致病成因與精準之生物診斷標記,分析臨床檢體及基因改造小鼠研究,在2011年首度發現調控發炎反應的酵素蛋白激酶GLK是自體免疫疾病SLE的致病關鍵。再歷經7年研究,證實GLK過量表現在SLE病患之T淋巴細胞中,誘發IL-17A細胞激素大量產生,是造成許多自體免疫疾病的元凶。然而,GLK過量表現於SLE病患中的成因,多年來仍懸而未解。 -
一起打世界盃!全基因體時代 癌症資料庫整合平台啟動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2627國家衛生研究院昨(18)日上午舉辦「癌症精準醫療及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合作示範計畫」啟航儀式,院長梁賡義表示,未來將積極推動到其他癌別,希望更多醫院和藥廠共同加入這項計畫,「 一起打世界盃」。 -
衛福部癌症精準醫療整合平台 擬6、7月啟動造福癌友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2984台灣國家級人體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NBCT)首次與國際藥廠簽署合作協議,精準醫療大數據得以應用在癌友治療上,透過基因檢測結果,提供最適合的癌症標靶用藥給參與此計畫的病患。 -
個人化精準醫療發展指標台灣排第2 健保資料庫當後盾
醫藥衛生 / 生醫產業3639亞太區「個人化精準醫療發展指標」評審嚴謹,由15位跨國主要醫療照護專家主導及評分,透過資料分析評估亞太區11國在實踐個人化醫療上的完善程度,給分指標原則為「對的時間」、「提供量身訂做個人化照護」、「給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