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健康行為
-
未滿18歲青少年飲酒傷腦又傷身! 酒精疾患風險高5倍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176大家都知道18歲以下不能喝酒,但為什麼不能喝卻很少有人說得出來。醫師指出,如果在青少年時期碰觸酒精,可能造成肢體協調障礙、肝臟損傷等。不過近期不少憾事則因酒精發生,包含有高中生飲酒後迷茫間墜入河中過世,令人遺憾。 -
青壯年小心3高2害!罹患代謝症候群 這些病也會跟著來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278李先生每天從早到晚的忙碌工作,幾乎都很晚下班,三餐多是隨手抓些零食或餅乾果腹,有一天看到電視上國民健康署成人健檢服務的宣導廣告,終於下定決心要做健康檢查,但收到健檢報告時,發現好多紅字,細看血壓、血糖等檢驗數值都超標一點點,腰圍也過粗,但還好沒有感覺不舒服,就自我安慰「應該還好」!但真的是這樣嗎? -
打流感疫苗好處多? 研究:可降低患有阿茲海默症機率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978每年都要接種1次的流感疫苗,可以幫助預防流感重症,但最近有研究發現,它還能預防罹患阿茲海默症。研究發現,4年內至少接種過1次流感疫苗的人,在此期間罹患阿茲海默症的可能性降低了40%,該研究發表在《Alzheimer's Disease》(阿茲海默症雜誌)。 -
培養健康好習慣可延壽! 日研究:有慢性問題者也有效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629最近日本1項研究發現,只要在生活中養成好習慣,即使已經80多歲,也可以延長壽命。日本大阪大學研究人員表示,包括減少飲酒、不抽菸、減肥和增加睡眠等,對於長壽皆有很大的好處,而且即使對有慢性健康問題的人也是如此,研究刊登在《年齡與衰老雜誌》(Age and Ageing)上。 -
健康促進入醫療法 恐讓 「醫療/非醫療行為」模糊化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332目前的法令規定,「物理治療師」是須經國家考試認證的專業醫事人員,其在執行臨床治療業務時,為執行醫療行為。所謂醫療行為,即以治療、矯正或預防人體疾病、傷害、殘缺為目的,所為診察、診斷及治療之行為。 -
開源節流救健保!遠距醫療時機成熟? 3大優勢促商機
醫藥衛生 / 智慧醫療2604自全球疫情爆發,民眾迫於防疫,遠距醫療成為看病的趨勢,在2020年更創下高達56億美金(約1667億台幣)的產值。 -
立院一讀通過擴大禁菸場所 限縮吸菸場域降低吸菸意願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2628「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將進一步縮小可吸菸的場域,保障不吸菸者能夠免於二手菸的危害,並提升青少年吸菸的難度。 -
打造健康生活從校園做起 針對吃、動、睡建立良好習慣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041104年起委託董氏基金會推動「大專校院健康飲食推動方案計畫」,每年規劃不同健康飲食系列主題及發展教學資源,提供學校執行教育宣導時參考使用。教育部表示,大專校院經過多年的努力及配合,發現師生的知識、觀念皆有提升,但因健康行為的改變需要長期介入及觀察才看得見成效,故須各方的支持及長時間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