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健走
-
老來歹命! 婦人嚴重骨刺竟大小便失禁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805「神經受壓迫,腳麻痛是警訊」花蓮慈濟醫院神經外科醫師吳聖文說,很多老人家因為年紀老化、搬重物、運動傷害或車禍意外等原因,導致脊椎關節退化,形成骨刺。
-
熟女動起來! 預防糖尿病別再偷懶找藉口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624糖尿病學會理事長許惠恒指出,女性停經前後,為身體機能的重要轉折點。停經之後,女性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死亡率,以每5歲近乎1倍的速度上升,嚴重危及健康。 -
守護更年期健康 3招遠離骨鬆及心血管疾病
兩性關係 / 更年障礙4742根據國健署105年更年期諮詢專線的統計,民眾來電主要諮詢的問題多與身體不適相關,如熱潮紅、盜汗、心悸等,其次為性功能障礙(例如陰道乾澀及性交疼痛),再來則是失眠。此外,像是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疲倦、皮膚乾燥、情緒起伏等,也都是常見的更年期症狀。 -
醫師傳授這4招 包你膝蓋軟Q有力
醫美減重 / 運動健身4583一般透過X光檢查可以發現關節間隙狹窄或骨刺生成等現象,如果嚴重,就需考慮接受關節鏡及換關節手術,不少老年人擔心手術復原不良,而不敢貿然動刀。
-
光喝乳清蛋白就能長肌肉? 不運動效果等於零
醫美減重 / 運動健身5299只要喝乳清蛋白就可以長肌肉嗎?聖馬爾定醫院營養師尤偉銘表示,其實這個「肌」密關鍵,在不同生命周期(即嬰兒期、兒童期、青春期、成年期、老年期)各有不同。人類從出生到25歲左右,身體都在成長發育階段,只要提供充足熱量及完整性必須胺基酸蛋白質,確實就能夠長出肌肉;然而25歲之後雖然身體停止發育,但若仍提供充足熱量及完整性必須胺基酸蛋白質,便可維持及延緩肌肉流失。 -
全球每3秒1人失智 國健署傳授健康5招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692失智症大致分為神經退化性及血管性二類,神經退化性失智症以阿茲海默症最常見;另因腦中風或慢性腦血管病變,造成腦部血液循環不良,導致腦細胞死亡,造成智力減退的血管性失智症,是失智症的第二大原因,因此,預防心血管疾病可以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國健署署長王英偉提醒民眾,預防失智可以從健康生活做起。 -
陪失智者健走活動11月登場 號召3千人一起挑戰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4205日本法人認知症協會於2011年開始一項陪伴失智症患者健走的活動「日本RUN TOMO」,第一站從日本函館走到札幌,經過連續6年的陪走,共累積了15200公里、27538人參與,其中還包括失智症者2090人。2016年甚至達成從北海道走到沖繩,縱貫日本的壯遊之舉。 -
英研究:年過40多走路 有助降低死亡風險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813英國公共衛生部門的官員指出,在英國約有2/5,年齡介於40到60歲的人,每月都不見得能快走個10分鐘。PHE(Public Health England)的Jenny Harries博士說,許多中年以上的人,常因日常事物繁忙,而把鍛鍊身體這個選項排到最後,但其實只要走路去附近商店買個東西,或是在每天午餐時間走路10分鐘的話,都可以讓身體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