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免疫療法
-
原來不只有T細胞 白血球也有免疫檢查點
醫藥衛生 / 生醫產業3892
陽明大學研究團隊長期分析人類、小鼠的白血球,發現免疫檢查點不只存在於T淋巴球細胞,也存在單核球、巨噬細胞、樹突細胞等扮演第1道防線的先天免疫白血球中,也就是除了應用於治療癌症的後天免疫檢查點之外,還有1種更早啟動免疫反應的「先天」免疫檢查點,扮演調節人體抗病毒能力的角色。 -
胃癌末期患者新希望 免疫療法現生機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383567歲的張女士為胃癌末期病患,在接受「免疫療法」後,症狀「完全緩解」。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臺中慈濟醫院一般外科主任余政展見證轉變,感恩科技進步讓醫療找到新希望。癌症中心主任高瑞和提醒,免疫治療雖然已被證明有效,但仍非第一線藥物,病人仍必須依醫師建議,從最標準的治療開始執行。 -
肺癌患者福音 免疫治療健保給付這3種
癌症新知 / 肺癌5591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公告自4月1日起,3種免疫療法藥物給付標準,像給了罹癌病人「一線生機」。實際採用過免疫治療方法的臺中慈濟醫院胸腔內科邱國樑醫師表示,免疫療法除了價格昂貴也並非人人適用,必須審慎與醫師討論。 -
肝癌晚期患者福音 新一代標靶藥改善生活品質
癌症新知 / 肝癌578045歲蔡先生罹患肝癌晚期,多年來透過酒精注射、射頻燒灼、栓塞等治療,病情並無起色,卻深受藥物副作用所擾。無獨有偶,55歲陳先生肝癌轉移到肺部,透過栓塞、放療、手術等治療皆不見效。所幸,2名患者在接受新一代肝癌標靶藥物治療後,不僅副作用大幅降低,提高生活品質,治療上也獲得相當不錯成效。 -
這8種癌症病友 使用免疫療法藥物可申請給付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4776免疫療法為許多無藥可用的晚期癌友開啟最後一線生機,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共擬會議開會決議,除了通過8種癌別的給付標準,預估可適用人數約1300人,但礙於經費有限僅先匡列「8億800人」,因此將採「取號」制度因應,最快4月、最慢6月可以上路。 -
國內細胞治療開放 再生緣生物科技與日本合作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41861癌症治療方法日新月異,以往癌症被認為是絕症,在全球颳起一陣免疫療法旋風後,除了免疫藥物療法外,國內去年剛鬆綁的6項細胞治療技術,其中的自體免疫細胞治療備受關注,對於大多數的癌症病患又增加了一線生機。 -
抗癌之路不敵病魔 身體免疫扮演重要角色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6428食道癌在國內每年新增約2400名患者,其中超過9成為男性,名列台灣男性癌症死因第5位,治療預後極為不佳,全球不分期平均5年存活率不到2成。去年底藝人安迪與裕隆董事長嚴凱泰皆罹患食道癌,經歷多次化療,病情時好時壞,反覆不定,無奈最後仍不敵病魔,相繼離世。 -
吃這些食物要小心 可能會出現過敏反應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3016根據一項美國研究統計,有10%以上的成年人出現對食物過敏的反應,但有多達2倍的人表示,他們都有這種狀況。而「自我診斷」是造成兩者之間出現差異的原因,換句話說,許多人只是單方面認為他們有食物過敏的狀況,並沒有實際由專業醫師診斷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