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內科部
-
大腸癌好發於這些族群 50至74歲民眾國健署補助篩檢
癌症新知 / 腸癌3428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內科部血液腫瘤科楊明翰醫師說明,大腸癌泛指發生於大腸的惡性腫瘤,可依其侵犯位置分為結腸和直腸;結腸包含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及乙狀結腸,乙狀結腸和直腸相接。大多數大腸癌一開始時只是良性瘜肉,經過一段時日後,有些瘜肉會惡化成大腸癌,逐漸變大產生症狀。若是出現在升結腸較容易造成貧血、腹脹;若發生在降結腸或乙狀結腸則多出現腹瀉或便秘,及型態變細或帶狀改變、血便或是腸道阻塞來表現。 -
全國40萬名無症狀B肝帶原 發生肝硬化高風險不自知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5866我國於1986年起實施新生兒全面施打慢性B型肝炎疫苗,使新生兒慢性B型肝炎感染率從10%降至近年小於1%,成為肝炎防治典範;不過,35歲以上族群中仍有15%為B型肝炎病毒帶原者。 -
類風溼性關節炎注意 免疫制劑恐讓康復型B肝再發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652北榮長期追蹤1,494位康復型B型肝炎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結果發現,其中17位患者發生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陽轉(即已經消失的表面抗原再次出現),部分患者發生嚴重肝炎。 -
他久咳2周照X光發現 造成胸痛的原因竟是肋骨骨折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897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內科部醫師張家豪說明,一般引起胸痛的原因,多與肌肉骨骼、肺部、心臟、消化器官的疾病有關,若是由肺部及心臟疾病所導致的胸痛,均有可能致命。 -
長庚分析健保數據 發現治療C肝與降帕金森風險相關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2671林口長庚醫院神經內科部動作障礙科副教授級主治醫師陳柔賢強調,首先必須說,研究沒有發現C型肝炎患者容易發生帕金森氏病,只是藉由健保資料庫的數據中發現,C型肝炎患者如果接受治療,帕金森病發生機會為千分之4.06;反觀C型肝炎患者未接受治療,帕金森氏病發生機率為千分之5.51,在統計學上有顯著意義。 -
醫師打羽球使出扣殺技 贏得比賽卻導致右肩「不舉」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168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復健科主任賴宇亮醫師指出,運動傷害是指,在運動過程中,直接造成的肌肉及骨骼系統傷害,最常見的症狀包括,抽筋、扭傷、拉傷、挫傷、骨折等。 -
肥胖者不僅身材走樣 連這些病罹患率也比別人高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2764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肥胖是1種慢性疾病」,呼籲大家重視肥胖對健康的危害。顏清標體型肥胖,年輕時又喜歡喝酒,屬於三高及癌症高風險族群。 -
多發性骨髓瘤標靶治療昂貴 健保給付為癌友減輕負擔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3576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副主任暨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葉士芃表示,多發性骨髓瘤是血液惡性腫瘤的一種,較難治癒,也容易復發,每次復發後都讓治療變得更困難。過去抗CD38標靶藥物需要自費使用,每月療程動輒10幾萬,對許多病人而言是很大的負擔。如今,衛生福利部健康保險署已經核准抗CD38標靶藥物用於多發性骨髓瘤的第2線治療,經事前審查核准後可給付22次輸注,預估能讓400位患者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