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內科部
-
血癌治療現曙光 用藥新選擇讓老奶奶走出安寧照護
癌症新知 / 其他癌症4752癌症蟬聯10大死因第1位已經數10年的時間,一般人聽到癌症都聞之色變,而血癌又是其中特別的分類。台北榮總內科部血液科醫師高冠鈞表示,癌不像肺癌、大腸癌等有分期,因為人體全身都有血液,一旦血液內出現癌細胞,就是全身都有了,所以,血癌一發現就是第四期、末期的意思。 -
超過8成患者錯誤使用吸入器 反增加病情惡化風險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463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公共事務召集人、宜蘭羅東博愛醫院邱國欽副院長指出,王伯伯是模仿電視劇主角的吸藥方式,按壓2下、快速吸入且沒有閉氣,導致藥物沒有進入肺部,無法發揮藥效。 -
發燒一定感冒引起? 壓力過大也可能導致心因性發燒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9367心因性發燒最主要原因就是壓力,引起壓力原因非常多,例如過度期待、過度勞動、家庭不和諧、學校罷凌等,因此心因性發燒民眾接受血液檢查,不會發現異常數據,服用退燒藥也不見得有效,想要解決從心理面下手,接受精神科或身心科診察,確認壓力來源,在試試看如何排解。 -
肺癌標靶治療拚5年存活率 癌友可放心接受治療
癌症新知 / 肺癌3984臺中榮民總醫院內科部胸腔內科張基晟主任表示,有基因突變的患者都建議吃標靶藥物治療肺癌,差別在於患者身上可使用多久的標靶藥物,因為標靶治療一段時間後都會產生抗藥性,導致癌症惡化,若能提前預測抗藥性發生時間,適當搭配治療組合,有助延長惡化時間、減少腦部轉移的發生,並增加生活品質。 -
WHO流感疫苗選株會議延遲 11月起分3波施打疫苗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42今年主要受到世界衛生組織(WHO)流感疫苗選株會議,延遲公布北半球疫苗選株決定,造成全球疫苗生產供貨時程延後,對照疾管署公布流感公費疫苗,於11月中起分3波施打接種疫苗。 -
空汙提高肺癌罹患率 基因篩檢可望提供精準治療
癌症新知 / 肺癌3084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胸腔內科主任涂智彥指出,肺癌可分成非小細胞肺癌、小細胞肺癌等2大類,其中8成5屬於非小細胞肺癌,以肺腺癌最常見。目前已知的肺腺癌致病基因有許多類型,EGFR基因突變為最多,約占5至6成,至於ALK、ROS1及BRAF所占比率都小於5%,隨著藥物進步,不論哪種致病基因突變,均有相對應的藥物可供治療。 -
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恐導致胃癌 研究:風險高出5.6倍
癌症新知 / 胃癌3016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內科部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李宜家表示,胃癌是因人體胃部黏膜細胞異常增生繁殖所致,屬多因素疾病,主要起因於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引起胃部慢性發炎,進而導致慢性萎縮性胃炎,或產生黏膜腸上皮化生的癌前病變,最後惡化為胃癌。 -
胃癌全球死亡率排名第3 癌前除菌可減少8成
癌症新知 / 胃癌4442台灣消化醫學界成功主辦2019亞太消化系醫學會單一主題會議「篩檢及根除幽門桿菌以預防胃癌之現有證據及亟待解決之議題」,會議結束後,台大醫院副院長吳明賢與台大醫院內科部教授劉志銘籌劃胃癌預防的全球共識會議,國內外30名學者專家齊聚一堂,擬定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