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出生率
-
2022年2大人口數字刷新紀錄!出生創新低 死亡創新高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2944台灣的少子化情形嚴峻,2021年更是創下歷史新低。內政部戶政司在1月10日公布2022人口統計數據,2022年全年僅13萬8986名新生兒出生,創下歷史新低;同時死亡人數為20萬7230人,創下歷史新高,可謂是另類的「生不如死」。 -
她做10多次試管仍失敗 新式子宮內膜檢測揪問題找生機
兩性關係 / 不孕症5917陳啟煌主任表示,子宮內膜3合1檢測有3大檢測重點:首先,透過ERA(子宮內膜容受性檢測),可確認最佳著床時間;再者,經由EMMA(子宮內菌叢檢測),能進一步評估子宮內膜的菌相分布,藉此檢驗結果視情況給予益生菌治療;此外,ALICE(感染性慢性子宮內膜炎檢測),可檢測是否有壞菌造成慢性子宮內膜炎,並給予適當的抗生素治療。 -
2020出生vs.死亡人口「死亡交叉」 不孕症補助促催生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632020年台灣出生與死亡人口數出現「死亡交叉」,新生兒人數居然少於死亡人數,受到疫情影響,婦產科醫學會預估,今年新生兒人數將再創歷史之紀錄,恐不到15萬人。 -
台灣出生率低仍有1成早產 提升早產兒存活率關鍵在這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3267去年1月Q寶媽因為羊膜膨出且有感染以及宮縮的現象,轉診進入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安胎病房,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產科陳怡燕醫師在安胎過程中給予其產前類固醇以及保護胎兒神經的藥物,同時照會新生兒科做可能早產的準備,因此出生才23周660公克的Q寶能在出生後的2個小時黃金時間內快速穩定生命徵象,如今已是矯正年齡1歲6個月的活潑男童。 -
老人缺牙無法正常進食影響身心 牙醫師分析解決策略
健康養生 / 口腔植牙9068坊間有許多植牙術語,像是微創植牙、多合一植牙、水雷射、導航植牙等各式各樣的植牙術,但其實說穿了,植牙只有1種方式,就是用最短時間、最小的傷口,將植體準確置入骨頭最理想的位置,只有在需要較複雜的補骨手術時,才會切開牙肉,術後疼痛復原時間較長。 -
孕婦保持身心健康很重要 甚至可能影響胎兒性別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2687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和紐約長老會醫院(New York-Presbyterian Hospital)的研究人員發現,壓力較大的母親想生出男孩的機率較小。研究人員對187位年齡約為18至45歲的孕婦進行檢測,並將她們分成3類,包括健康的孕婦(占66.8%);被發現有心理壓力或憂鬱症和焦慮症的婦女(占17.1%);身體承受壓力、血壓和每天攝取熱量較高的婦女(占16%)。 -
大齡女子為圓生子夢 中醫調理體質好孕到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702中醫認為女性過了35歲,身體機能會開始走下坡,受孕機率因而大打折扣。中醫師鄭愛蓮說明,卵巢功能衰退、卵子質量也會隨之下降,即便受孕成功,發生流產、早產的機率也比較高。她曾收治一名因月經異常而求診的35歲患者,調理恢復正常後不久便步入禮堂,等到想生孩子時已年屆40,經過中西醫合併治療一年多,終於誕下一女,45歲時再經中藥調理自然懷孕,但礙於母體環境大不如前,工作忙碌未能臥床休養,最終胎兒仍保不住。 -
姊妹情深 好孕也會傳染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1905英國布裡斯托大學當時的研究指出,在年齡相仿或是出身比較貧困家庭的姊妹,懷孕的影響最為明顯,所以得出可能因家庭背景和教育程度等因素,會影響青少女懷孕機率這樣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