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分貝
-
新冠染疫耳朵嗡嗡響! 耳鼻喉科醫師分析耳鳴致病原因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1610民眾普遍認為,神經一旦遭到破壞,就很難恢復!對此,李宏信醫師則分析,以現在醫學發達,其實只要讓神經點上營養劑,透過增進血液輸送進內耳,使神經因而恢復其功能,耳鳴問題是有辦法解決的。 -
噪音汙染除了讓你失眠 心臟病風險及慢性壓力也跟著來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086美國新澤西州Rutgers Robert Wood Johnson醫學院心臟病學系教授Abel Moreyra表示,當人們談論汙染的時候,通常都是談論空氣或水中的汙染物,但其實還有其他形式的汙染,噪音汙染就是其中之一 -
突發性耳聾幾乎發作於單耳 錯過黃金治療期恐喪失聽力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7372造成突發性耳聾的主因有內耳血管阻塞、病毒感染,前者發生機率最高的為三高患者,後者則以皰疹病毒(HSV)最為常見,其餘少數個案可能是外力傷害造成,如外力撞擊、鞭炮聲、煙火,及自體免疫疾病使正常細胞遭受破壞,其他包含癌症、細菌感染等。 -
跨年演唱會倒數! 突發性耳聾求診人數恐再有一波高峰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009根據耳鼻喉科門診觀察,跨年晚會後的1周內,往往是突發性耳聾求診的患者人數激增的高峰期。李宏信醫師說,突發性耳聾的醫學定義是指,3天之內、連續3個聲音頻率,發生超過30分貝聽力喪失的,是1種急症。雖然醫界對於其致病機轉仍不甚明確,但普遍認為與長期處於高分貝環境中、病毒感染、壓力、糖尿病、內耳血管病變……等有關。 -
日夜溫差大當心耳中風找上門! 促進末梢血循提早預防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986耳中風在醫學上稱為「突發性耳聾」,是一種聽力突然降低的疾病,成因複雜,一般認為與病毒感染導致神經炎,或末梢血液循環不良有關。耳鼻喉科醫師陳建業指出,耳鳴眩暈主要由末梢性與中樞性2大成因引起,除少部分中樞性與腦部疾病如腦瘤有關,出現單側耳鳴時需多加留意;多數患者是因為內耳微循環不良、供應內耳神經氧氣的血管被阻塞或末梢血循不通暢,才導致耳鳴眩暈的發生。 -
長期接觸特定空汙和交通噪音 恐提高罹患心臟衰竭風險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033Youn-Hee Lim補充說明,為了盡量避免受到空氣及噪音汙染影響,應制定排放措施等策略,同時也必須鼓勵戒菸和血壓控制,以幫助降低個人罹患心臟衰竭的風險。 -
從聽力退化到戴上助聽器花7年 長輩不願配戴恐釀失智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3143振興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力博宏表示,助聽器是幫助聽力損失者改善聽力問題的醫療器材,透過放大聲音,彌補受損的聽力,不過,配戴助聽器後,需一段時間適應,必須定期回診,檢查聽力來修正儀器的參數。 -
接種疫苗後竟突發性耳聾? 疫苗副作用中醫緩解別恐慌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15292高資承說明,突發性耳聾(俗稱耳中風)屬於耳鼻喉科的急症,如患者在3天之內做聽力檢查,有連續3個頻率的聽力下降超過30分貝,即為神經性聽力損失的耳中風。耳中風的發生率在台灣約為10萬分之5至20,發病年齡大多介於40到60歲之間,且多發生於單耳聽力下降,鮮少有雙耳同時發生的情況,部分患者還會出現眩暈、耳朵悶塞感等併發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