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動脈粥狀硬化
-
胸悶、冒冷汗、牙痛小問題? 圖解心絞痛須知1次看懂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989心絞痛典型的症狀包括胸悶、胸痛、頭暈、壓迫感,疼痛可能延伸到下巴、脖子、肩膀、背部等處,嚴重時會痛到冒冷汗。然而臨床上也會遇到各式各樣不典型的症狀,例如疲倦、噁心、睡眠障礙、腹痛、甚至牙痛等,廖振宇醫師解釋,由於這些表現不容易讓人聯想到心臟問題,而容易延誤就醫。 -
少了反式脂肪就可以放心吃? 專家提醒飽和脂肪才恐怖
健康養生 / 營養美食3060為避免國人攝取人工反式脂肪,食品藥物管理署公告自107年7月1日起禁止廠商將「不完全氫化油」添加於食品中。此規定上路剛滿3年,董氏基金會為了解市售食品的反式脂肪酸含量分布情形,110年5至6月於賣場、超市、連鎖速食店、夜市攤商等處抽檢14件含高油脂類食品(排除天然存在的反式脂肪食品),商請財團法人台灣商品檢測驗證中心協助檢驗。
-
五官變化明顯、穿鞋尺寸換不停 小心是肢端肥大症引起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3198高雄榮民總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朱志勳醫師分享,該患者的額頭變寬、手腳變大、嘴唇變厚,高血壓較難以控制,所以懷疑是肢端肥大症,經由抽血檢查便可確診肢端肥大症,而後也在進一步的影像檢查中,發現腦下垂體腫瘤。 -
血管3支架塞滿打疫苗後死亡 莊人祥:192.6萬人次施打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508今(28)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證實,6月30日(周三)將再有莫德納疫苗來台,指揮中心統計,台灣新冠肺炎接種192.6萬人次,人口涵蓋率8.04%,距離設定目標60%仍有一大段距離,指揮官陳時中強調,不會等開放族群太久,不會讓想打的人打不到,疫苗對Delta病毒也有防制效用。 -
每天睡不足6小時恐傷「心」 睡眠時間攸關心血管健康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283研究結果發現,在 14,079 名符合條件的參與者中(平均年齡為 46 歲;52%為女性;46%為非拉丁美洲裔白人),10 年 ASCVD 風險(動脈粥狀硬化心血管疾病風險)中位數為3.5%,10年ASCVD 風險指數與睡眠時間的關聯呈 U 型曲線,平均每晚睡眠時間約 6 至 7 小時的參與者風險最低。如果與每晚睡眠超過7小時,或每晚睡眠時間為 6 至 7 小時的參與者相比,睡眠時間少於 6 小時的參與者,10年ASCVD 風險中位數更高。 -
心臟缺血真要命! 專家圖解冠狀動脈狹窄帶來這些問題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29876歲王女士是1位洗腎患者,因為胸悶、活動會喘而到心臟內科就診。檢查發現,她的冠狀動脈有明顯狹窄的狀況,所以只要活動量增加,心肌就會缺氧,而導致胸悶不適。 -
冠狀動脈粥狀硬化關鍵鍵找到了! 基因治療帶來新曙光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5785冠狀動脈粥狀硬化是造成猝死的主因,台北榮總研究團隊3月6日公布最新成果,台美組成研究團隊攜手破解了冠狀動脈粥狀硬化作用機轉,證實「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甲基化」正是引發血管硬化的關鍵。 -
糖尿病足併發症嚴重恐截肢! 1張圖教你做好居家護理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4252國泰綜合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陳瑜忻說明,一旦病人因為糖尿病足潰瘍住院,治療需整合包括內科代謝與感染的控制、血管科對於周邊血管的診斷與治療、傷口照護、外科系的清創,以及復健科的輔具與減壓處置。這對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屬乃至整個社會來說,都是很大的資源負擔,所以做好平時的足部護理,及早發現問題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減少合併症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