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動腦
-
同樣叫「蘿蔔」品種卻不同 胡蘿蔔和白蘿蔔不是同家族
健康養生 / 營養美食4241台安醫院營養師劉怡里建議,想護眼、抗氧化、維持黏膜健康,可以多吃胡蘿蔔,如果要減重、美白,則可多吃白蘿蔔,兩者所含營養成分幾乎截然不同。 -
長輩疫情在家不無聊 全銀運動揪爸媽線上疫起動起來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162WaCare遠距健康與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合作舉辦的「全銀運動」,將實體課程活動搬到線上,打破了疫情下無法群聚的限制,邀請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營養師、運動教練等專家透過遠距,讓長者在家就能live跟著教練運動,打開麥克風還可以向專家諮詢以及和老同學們聊聊天,自5月27日至7月9日止已有2177位長者、超過30位專業講師參與課程,每天課程報名長者均超過250位,掀起全銀運動熱潮。 -
6成以上失智患者未失能 憶起樂齡過生活增加社會參與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248974歲劉先生退休前擔任證券、食品等相關業務工作,喜歡與人互動,但兩三年前,因腦中風引發血管型失智症,個性變得內向,在家人鼓勵下,半年前參加台北市「憶起樂齡過生活」活動,接受職前訓練、認知課程,讓他重溫業務員角色,相當開心。 -
失智症非正常老化 找對科別妥善治療有助延緩病情惡化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7243依據台灣失智症盛行率推估,至2019年底,失智人口已超過29萬人口,其中65 歲以上老人失智症盛行率為7.78%(約28萬人),也就是說65歲以上的老人每12人即有1位失智者。失智症的影響,已經是全世界共同的挑戰。然而,失智症到底是什麼樣的疾病?民眾又該如何區分正常老化與失智呢? -
臺大公衛學院副院長陳秀熙 卸下白袍實踐公衛理想
醫藥衛生 / NOW人物3897陳秀熙談起當初選擇脫下白袍,轉戰公共衛生社區服務的心情,有感而發地說:「這個社會仍需要加入一點異質性,要有不同跨領域的人才培育,才可維持台灣於健康醫療領域上保有的頂尖地位。」為讓健康醫療更多元,必須要有醫療背景的專業人士,逐漸引入其他理工文社範疇,而陳秀熙,就是在時代變化下,最早受到衝擊的一群。 -
疫情當前如何照護失智長者? 醫:「3動」缺一不可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4032依據台灣失智症協會109年最新調查推估,65歲以上的老人每12人即有1位失智者,而80歲以上的老人則每5人即有1位失智患者,且有每5歲盛行率倍增的趨勢。李嘉富主任說明,當大腦進入病變退化,並伴隨性情大變、妄想、幻覺和失去學習簡單事物能力等認知功能問題時,即可能為失智,得接受持續性協助治療。 -
新冠肺炎不敢外出 防疫在家運動也能遠離失智症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3702台灣失智人口也快速成長,依據內政部最新人口統計資料及台灣失智症盛行率推估,108年底台灣失智人口共292,102人,包含65歲以上失智人口280,783人,及45至64歲失智症人口11,319人,整體失智人口佔全國人口1.24%,亦即在台灣每80人就有1人是失智者。此外,推估民國154年失智人口將近90萬人,政府及民間都應及早準備,預防失智刻不容緩。 -
腦中風搶在黃金4.5小時內送醫 可降低失能風險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900據統計,因腦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數自97年1萬663位上升至107年1萬1,520位,全台平均每47分鐘即有1人死於腦中風。鄭建興表示,腦中風多半好發於60至70歲的熟齡族,但隨著飲食、生活型態的改變,有近2成患者年紀較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