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化療副作用
-
鼻咽癌治療存活率高 中醫輔助提升治療成效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3744鼻咽癌是一種EB病毒和遺傳基因為主的疾病,直系血親中3代內,若有2人以上罹患鼻咽癌,尤其是母系血統,罹患鼻咽癌機會就大大提高。因此,有家族病史的民眾,年過20歲每半年就應回診檢查一次。 -
新抗癌四原則 希望護照成癌友治療「指南針」
癌症新知 / 抗癌密碼3753潘小姐向醫療團隊表達「想生小孩」的心願,也積極參與治療計劃討論及決策,在醫師評估下,在化療前成功凍卵,保存生育機會。至於治療上,則是手術後接著化療、標靶藥物治療、荷爾蒙輔助治療,希望抑制癌細胞復發。 -
中醫協同西醫抗癌 降低化療副作用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3682「癌症患者最忌諱亂補!」簡采汝說,一名癌友因化療而口腔黏膜炎,疼痛不堪,無法進食,以為這是身體太虛,自行服用鹿茸,使得口腔炎更嚴重。從中醫觀點來看,化學及放射治療,屬於傷陰,病患多半需清熱散結,如果錯用食補,則反而有害身體。 -
鼻咽癌非中老年人專利 中西醫聯手抗癌幫助大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3527正記中醫診所院長陳瑞聲醫師表示,癌症並非中老年人專利,像這名高三學生,雖然不抽菸、不喝酒,仍不幸發現罹患鼻咽癌。拜現代醫學科技之賜,目前已有許多武器能幫助病友抗癌,讓病友得以繼續完成人生夢想。 -
中西醫聯手與病魔拔河 戰勝癌因性疲倦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3531正記中醫診所院長陳瑞聲醫師指出,雖然抗癌武器越來越多,但病友面臨最大的敵人還是「癌因性疲倦」。所謂「癌因性疲倦」,就是患者在治療期間出現非常疲倦,免疫功能、血小板、血紅素、白血球等不足的症狀,持續兩星期以上,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活動和無法繼續做化療抗癌。根據研究,約58%至90%接受化療患者,以及50%至89%的末期患者,會出現癌因性疲倦。 -
肺癌免疫療法現生機 提高末期患者存活率
癌症新知 / 肺癌3386台北榮民總醫院顧問醫師蔡俊明教授表示,肺癌死亡率高居不下的主因在於傳統化療副作用大,標靶藥物又會出現抗藥性,晚期癌友等於無藥可用,免疫療法的出現,確實造福了許多癌友。 -
卵巢癌化療後免疫下降 中西醫合治提升存活率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3364西醫治療卵巢癌,多會移除兩側卵巢、輸卵管、子宮、附近淋巴結與腹部脂肪組織,以免癌細胞進一步擴散。動過手術後,患者可能還是需要接受化學治療,這樣才能徹底殲滅癌細胞。但化療容易產生癌因性疲憊症,讓身心勞累,免疫功能下降。每一次化放療會累積增加毒熱在體內殘留,最後傷害骨髓細胞及黏膜,產生骨髓抑制副作用,造成免疫功能製造能力不足。 -
胃癌患者消化力差 一肚子「氣」難解放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4532有鑑於胃癌病患治療過程中所受的身心煎熬往往大於其他癌症,且目前較無廣泛的健保給付,加上照顧資源極為有限,往往是被忽略的一群。癌症希望基金會公布「胃癌患者生活品質調查」,透過26位胃癌病友焦點訪談,了解胃癌患者所遭遇到問題及家庭困境,希望外界及政府聽到他們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