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同儕
-
玩笑話也傷人! 日常歧視大調查:職場、家庭最常發生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4772中華心理衛生協會日前公布「2024日常歧視大調查」報告,結果顯示,65%民眾曾遭遇過日常歧視言語或是行為對待,且最常發生的場域竟然是花最多時間的「職場」、以及最應該提供溫暖的「家庭」。52%民眾並不了解日常歧視,恐在無意中透過言語傷人。 -
青少年憂鬱纏身!趴桌不想學 可先從求助、紓壓來解決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5741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指出,孩子還未進入國、高中階段,年齡愈小的人罹患憂鬱症,通常與基因遺傳、家族病史較有關係。而青少年的憂鬱除了與成長中的荷爾蒙轉變有關,課業、對未來的不確定性、人際關係、家庭互動等壓力來源,通常是導致他們憂鬱的主因。 -
網路霸凌高峰落在11至13歲 專家:設使用界線保護自己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3980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歐洲區2024年3月發布的《學齡兒童健康行為》(HBSC)研究指出,大約16%的11至15歲兒童遭受網路霸凌,此數據高於4年前的13%。 -
青少年罹患憂鬱症想自殺! 醫建議家長從13個病徵觀察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7033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精神科醫師陳昱文表示,企圖自殺和自殺身亡的青少年中,多數有罹患憂鬱症,且具13個共通性特徵,若能早期發現,早期介入治療,將能阻止悲劇發生。 -
北市聯醫跨團隊提供早療課程 幫助學齡前孩童適應生活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861為了提供孩子最完整、適切的早期療育服務,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兒童發展評估療育中心特別組織小兒復健、物理治療、職能治療、語言治療、心理治療等領域專家,針對3歲以上學齡前孩童,依照不同療育需求的孩童,提供跨專業團隊的支持。 -
做自己很「自私」? 臨床心理師剖析自己與他人的關係
醫美減重 / 心靈成長8043「想要做自己一點,會不會有點自私?」、「如果講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會不會影響到別人和這份關係?」上述疑問和想法可能不少人多少都有過,或者聽過其他人有類似的問題,而近年暢銷的心理類型書籍中,多數也都是在談論如何提升自己、掌控自己情緒或人際關係的複雜情感等主題。另一方面,來醫院或診所尋求心理治療的人們之中,人際關係也是最多人來治療室想釐清、討論和改變的議題。 -
台灣社會心理復健協會助精神障礙者 重新找回自主人生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8210為了讓精神障礙者能自主生活,台灣社會心理復健協會(TAPR)自2022年3月設立「精神障礙者社會融合與自立生活支持中心」,並辦理多元的培訓活動與計畫,希望幫助個案找回生命主導權。 -
思覺失調症發病高峰期!背後有原因 中西醫治療助康復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6580佑德中醫院長張賜興醫師表示,從中醫觀點來看,腎為先天之本涉及到遺傳因子,因先天遺傳所致的思覺失調症與腎氣是否充足有關;而後天因緊張、焦慮和壓力大所致的思覺失調症,則是與五臟六腑的失衡有關,脾為後天之本,後天失衡首重脾胃的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