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吸吮
-
寶寶安撫神器大PK 乳頭、手指、奶嘴哪個好?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4396健兒門診中,不少媽媽擔心寶寶會有所謂的「乳頭混淆」,怕寶寶吃奶嘴後,就再也不想吸媽媽的母乳了!但就我的觀察,大多數親餵母乳的寶寶,從小就不太愛吸奶嘴,也就是說通常是媽媽多慮了,因為寶寶是否願意吸奶嘴,可能是一出生就決定了。 -
嬰兒吸吮奶嘴 可避免猝死發生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3317研究這個議題的Valerie Flaherman醫師和Isabelle Von Kohorn醫師表示,現今某些醫院的政策,包括WHO的Baby-Friendly Hospital Initiative的第9條,呼籲這兩項迷思──父母應盡量避免讓嬰兒吸吮奶嘴,或是母親產後初期只應哺餵母乳,這些建議都應該被打破。 -
吃手指百害無一利? 研究:可對抗過敏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238該研究由紐西蘭以及加拿大的團隊合作進行,共觀察了1,000多位民眾從一出生到成年的健康發展狀態。結果顯示,在孩童時期有吸吮拇指或是咬指甲的孩子,到了13歲的時候,罹患過敏的風險機率大約是38%,在孩童時期沒有吸吮拇指和咬指甲的人,到了13歲時過敏的機率則為49%,而有吸吮拇指加上也有咬指甲習慣的孩童,長大後過敏的風險更降到31%。研究結果刊登在《小兒科期刊》(Pediatrics) -
齒列不正會遺傳? 早期矯正及早改善咬合不良
健康養生 / 口腔植牙2806「家裡一人戽斗,全家都戽斗;或是一人暴牙,全家都暴牙,這是屬於遺傳。」牙齒矯正專科醫師吳碧礽指出,小朋友牙齒不整齊有很多種原因,遺傳是其中一種。她指出,有的小朋友一出生就有「骨性暴牙」或「骨性戽斗」的問題,建議家長可以在小朋友長出4顆門牙以後,就去找矯正醫師討論治療方式,達到早期治療的效果。然而,如果只是牙齒比較不整齊,臉型和骨頭長得正常,可以等到12歲以後再去矯正,擔心的話可以在8顆門牙長出來時,先去找醫師諮詢做分階段治療。 -
BabyHome媽媽茶試飲 哺乳媽咪推崇「農純鄉」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2829
許多媽咪在生完小孩後,常因母乳的分泌不足或寶寶無法順利吸吮母乳等問題,導致親餵母乳備感挫折。對此,廣榮中醫診所張啟亮中醫師指出,哺乳媽咪很重要的是,要常常擠奶刺激乳房讓乳腺保持暢通。同時要刺激寶寶吸吮的動作,因為寶寶吸吮越多,乳房也會製造更多的奶水。當然,適時補充適量的營養,幫助奶水質量的增加也很重要。如此三管齊下,才能良性循環,幫助發奶成功。 -
2歲後還在喝母奶? 當心寶貝咬合不正
健康養生 / 口腔植牙3031維藝美學牙醫診所羅士傑醫師表示,建議媽媽們哺餵寶貝母乳的時間最長別超過2歲,恐影響到嬰兒牙齒發展。由於嬰兒用嘴吸吮母乳的動作,會讓舌頭向前伸,牙齒因此也順勢向前方傾斜或者牙齒可能會擠成一團,因此有可能會發育成面型前突或有暴牙,嘴唇微開的情況出現。 -
孩子尿床勿責備 當心開學症候群作祟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61萬芳醫院兒童職能治療師表示,開學症候群大多發生在開學後的前2週,臨床上曾有孩子因為開學,發生行為退化的現象。像原本已經不尿床的小孩,在剛開學時卻常尿床;或早已戒掉吸手指習慣的小孩,突然又開始吸吮手指頭,這些可能都是因為開學後情境轉換,造成孩子為適應壓力而出現的退化行為。 -
塑化劑刺激孩童性早熟 成大找出關鍵答案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2541成大環境醫學所博士生陳重羽表示,國外自1933年就開始研究塑化劑造成孩童性早熟的現象,發現男女比例大約是1比10,女童情況特別嚴重。男童性早熟多數是腫瘤或是腺體異常造成,但女童性早熟卻尚未找到明顯病變。因此成大團隊希望找出塑化劑與女童性早熟關聯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