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吸收
-
恐慌症發作擔心快死掉?醫揭13項症狀 專業治療獲成效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13245恐慌症(Panic Disorder)是一種特別的心理疾病,發病若不治療,會持續發作及惡化。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精神科主治醫師陳大申指出,恐慌常常是不可預期的突然發作,而發作前少有徵兆,但是嚴重發作時間都不長,很少超過半小時。恐慌症患者常擔心會隨時發作,發作頻率可能好幾個星期1次,也可能一天好幾次。
-
解開身體密碼! WGS全基因檢測能預知未來健康風險
醫藥衛生 / 智慧醫療4832多數人對基因檢測的印象,仍停留在「看看有沒有遺傳疾病」。但對聯安預防醫學機構醫療技術部王松惠經理而言,這項檢測的意義,遠比想像中更深。擁有41年護理經驗的王松惠,談起進行全基因體定序(Whole Genome Sequencing, WGS)檢查的契機時說道:「看見年邁的父母每天都服用一堆慢性病藥物,讓我經常思考,當我走到人生晚年階段,是否也會重蹈覆轍?」作為護理人員,她見過太多病人在「用藥」與「副作用」之間艱難拉鋸;而作為家人,也希望親人能比自己這一代更早看見自己的身體輪廓,不必走太多冤枉路。
-
太陽眼鏡護眼3重點!醫揭灰黑色最佳 辨別優劣這樣做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4762夏日陽光熾熱,紫外線(UV)強烈,容易對眼睛造成傷害,且紫外線傷害會隨時間累積,增加白內障及黃斑部病變的風險。因此,要做好「眼睛防曬」,出門配戴合適的太陽眼鏡,便顯得格外重要。優質太陽眼鏡必須能100%阻隔紫外線,但市面上不少廉價產品雖標榜國家標準認證「UV400」,實際防護效果卻未必達標。 -
碳水飲食「吃對」比少吃更重要! 專家提醒進食4關鍵
健康養生 / 營養美食4804隨著健康意識提升,坊間流行的低碳水化合物飲食觀念,讓許多人誤以為「不吃飯,只吃肉和菜」是預防慢性疾病及體重控制的最佳方式。董氏基金會指出,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是指減少碳水化合物攝取量,增加蛋白質與脂肪比例的飲食方式,短期內可能對血糖控制或體重管理有幫助,但若長期執行不當,容易造成蔬果攝取不足、膳食纖維缺乏,及影響大腦能量供應。要維持健康的重點不在於「少吃碳水化合物」,而是「吃對碳水化合物」才是長久之道。 -
長期維他命B12缺乏! 恐記憶力下降、認知障礙、失智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8493部分中老年人因宗教因素而選擇全素飲食,另有更多銀髮族因牙口不好,或擔心血脂偏高,而少吃肉,只吃蔬菜。專家提醒,如果飲食偏差,長期下來,恐引發維他命B12缺乏危機,造成貧血、容易疲累,甚至記憶力下降、認知障礙,增加失智風險。 -
白鳳菜可吃也可外敷消炎!屬性偏寒涼 體虛和孕婦少食
健康養生 / 營養美食5006白鳳菜有很好的抗發炎作用,洗乾淨搗碎外敷在傷口患部上,不管是蚊蟲叮咬、腫傷、跌倒等,皆有消腫、抗發炎的效果。不過提醒民眾,民眾使用時,建議先詢問中醫師,並確保葉子的乾淨,同時將患部清洗乾淨,否則可能有感染的風險。
-
幼童適度咀嚼有益身心健康! 助預防肥胖、活躍腦功能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4980炎炎夏日容易感覺口渴,喝飲料止渴,卻常因感覺不餓了而忽略正餐進食。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牙科主治醫師許玲欣說,咀嚼是進食時一種間歇性的節律行為,經由牙齒和顳顎關節運動,需要舌頭、臉部與咀嚼肌協調配合;在此過程中,唾液分泌,分解食物並協助吞嚥。唾液能保持口腔濕潤,並有補充水的作用。經研究指出,咀嚼不只是一個機械過程,更是一種感官體驗。 -
健保8月起擴大給付2款新藥! 短腸症、心血管病童受惠
醫藥衛生 / 全民健保8651為提升兒童醫療照護品質,降低家屬經濟負擔,健保署114年6月19日召開藥品共同擬訂會議通過2項兒童新藥納入健保給付,最快於114年8月1日生效。一為含captopril成分內服液劑藥品的心血管用藥,一為治療短腸症新藥,預估每年約可嘉惠約158名兒童病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