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器官衰竭
-
溫度持續飆升熱爆了!尿尿出現5顏色 當心恐中暑徵兆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429因為民眾網購情形增加,郵差、快遞、外送員等工作量暴增,不僅面臨送貨壓力更要長時間曝曬在太陽底下,若沒有適時作好防護措施,就可能因大量流汗造成脫水,進而引發熱衰竭甚至中暑,若處理不當,更會導致器官衰竭,甚至死亡,其死亡率超過30%。 針對在戶外工作的外送人員,國民健康署提醒,「預防熱傷害3要訣」,以提前預防熱傷害的發生: 要訣1、保持涼爽1.裝備選擇‧穿著輕便、淺色、寬鬆、透氣的 -
本土+23813!死亡+86 國內出現首例熱衰竭染疫後死亡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2171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今(22)日宣布新增23,813例本土個案,280例境外移入,86例死亡個案。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死亡個案中最年輕案例是1名4歲女童,本身不知有慢性疾病,住院檢查時才發現,後因病程惡化關係,從確診到就醫治療僅短短5天就不幸過世。另外,有1名40多歲男子在家昏倒,醫護人員到場時發現體溫高達44度,疑似中暑,送醫後發現確診,後因因併發多重器官衰竭、敗血性休克等關係過世,是國內首例具中暑、染疫的死亡個案。 -
本土+31152!死亡+60趨緩 30多歲男多重器官衰竭亡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2033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今(12)日宣布新增31,152例本土個案,145例境外移入,60例死亡個案。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今日新增死亡人數是5月25以來最低的1次,最年輕死亡個案為1名30多歲的男性,無接種過疫苗,本身沒有已知慢性病史,6月底因呼吸喘、噁心、嘔吐、腹痛、冒冷汗等症狀被送進急診,PCR採檢確診,急診中一度中止心跳呼吸,急救後恢復生命徵象送進加護病房治療,最後仍不幸因多重器官衰竭於7月9日過世。 -
炎夏外出記得做好防曬! 從頭到腳裝備齊全遠離熱傷害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108國民健康署署長吳昭軍提醒,除盡量避開上午10點至下午2點的時段或高溫炎熱時進行戶外活動外,更應牢記從頭到腳5裝備:「寬邊帽、太陽眼鏡、涼爽透氣衣物、擦防曬乳、自備水瓶並休息降溫」,以避免熱傷害威脅。 -
本土降2萬以下!死亡+96 2名20多歲男染疫後1個月亡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2208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今(11)日宣布新增19,051例本土個案,80例境外移入,96例死亡個案。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最年輕死者為2名20多歲男性,但從檢驗陽性到死亡大概都有近1個月的間距,所以初步看來新冠確診可能不是直接的死因。另外青少年重症再添1例,1名15歲少女,無接種疫苗,本身有神經系統疾病,長期使用呼吸器,住在呼吸治療病房中,因發燒、快篩陽性,送醫檢查後發現有肺炎症狀,目前正在加護病房治療中。 -
19歲少年染疫亡!四肢無力到器官衰竭 病程不到2個月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2330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今(23)日宣布新增45678例,另新增152例死亡。今日較年輕的死亡個案,有12歲在校昏迷的男童,以及從5月開始有四肢無力症狀,到了6月中旬死亡的19歲青少年,病程約2個月。 -
夏天遠離熱傷害! 國民健康署呼籲:熟記「3大要訣」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2926月已進入夏天的高溫氣候,今(21)日又逢24節氣中的「夏至」,臺灣的夏天炎熱又潮濕,人若長期處在高溫環境無適當防護措施,身體可能因無法正常調節體溫,容易發生熱傷害的情形。國民健康署署長吳昭軍提醒,民眾只要熟記「熱傷害3要訣」,就可一起遠離熱傷害。 -
夏季小心熱傷害!防範中暑 營養師:吃對東西也有幫助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1566防範熱中暑除了不要在中午出門、盡量在陰涼處工作以及補充水分以外,吃對東西也有幫助!2020年發表在《Nutrients》的研究指出,疲勞性熱中暑(EHS)是一種危及生命的徵狀,它會導致體溫調節失常,其中它會影響血管的收縮,影響身體血流,導致神經、器官壞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