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大自然
-
女大生因思覺失調出現逃避行為 中西醫合併治療助恢復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9357思覺失調症在西方醫學被定義為是慢性且重大的精神疾病,常見症狀有知覺、思維、情感和行為等多方面的功能障礙,出現包括幻聽、幻覺、幻影或被害妄想等症狀,導致表現恐慌、情緒失常或行為異常。就中醫的觀點分析,思覺失調症屬於「情志」的病症,然而不管是思覺失調、強迫症、過動症、躁鬱症或是妥瑞氏症,主因都是五臟功能失調引起的,或進而導致憂、思、悲、恐、驚等情緒反應。中西醫合併治療通常能達到良好的效果,患者能在數個月內改善大部分的症狀且回歸正常生活,不過即便如此,仍應持續回診追蹤,配合西醫及中醫師的診斷治療,由醫師評估減藥時機與劑量,不得自行減藥或驟然停藥,最重要的是家屬應給予病人心理上及行動上的支持,不該責罵病患,應讓病患感受到愛與關懷,才能敞開心胸,取得病患的信任是協助治療相當重要的步驟。 -
聽鳥叫聲讓人感到療癒! 研究證實可改善心情達8小時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4975幾個世紀以來,鳥類一直吸引著人類,但卻很少受到科學關注。學者研究後的確發現,聽到或看到鳥類被證明對參與者的心理健康有益,因為當他們看到鳥類或聽到鳥類聲音時,他們的心理健康明顯好轉,這種心理健康的改善可能持續長達8小時之久。 -
白噪音有助放鬆? 網友推聽這些聲音使人安心、好入睡
健康養生 / 話題懶人包2478你聽過白噪音嗎?白噪音是指頻率保持一致的聲音,雖然有「噪音」2個字,卻一點也不吵雜,相反地,能幫助我們專心,也能放鬆心情,讓人更好入睡。《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1年內「白噪音」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帶您了解有關網友熱議的6大白噪音排行。 -
董氏基金會推憂鬱情緒篩檢 適時了解情緒狀態接住自己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71310月是世界心理健康月,每年10月的第2個星期六,是台灣的憂鬱症篩檢日。2000年起,董氏基金會結合相關醫療單位共同發起呼籲,提醒民眾正視自己的心理健康,時時篩檢情緒並適合尋求專業協助。根據2022年3月發布於《美國醫學會期刊網路版》(JAMA Network Open)的研究指出,進行憂鬱情緒篩檢後,能及時獲得追蹤與診療的患者比例偏低,需更強化基層醫療篩檢與治療間的整合服務,讓憂鬱患者適時獲得診斷與治療。 -
疫情下的你變憂鬱了嗎? 醫師:透過深呼吸放鬆身心靈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261從2020年開始,COVID-19這個名詞出現後,全世界所有人的生活都變了。這兩年的疫情,讓生活起了劇烈變化,工作、學業、休閒娛樂、經濟體系都面臨巨大重整。 -
給拖延症者的人生管理指南 擺脫拖延先從照顧情緒開始
健康養生 / 好讀精選2381▲實際上所有人都有或多或少的拖延症,像是部分人不想處理棘手的難題;但也有人擔憂事情考砸而遲遲不敢踏出第一步。下面看一位研究生拖延論文撰寫,造成巨大困難的結果;並且以可行的方式解決她的難題。(書封圖片/時報出版提供) -
3C族犯眼疾又頭痛、失眠等共病! 當心電磁波過敏症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6488根據中華民國眼科醫師學會2019年的調查發現,國人平均使用3C的時間已高達10.7小時,也就是說,平均1天有將近一半的時間都在盯著3C螢幕,長期用眼過度、不當的用眼習慣除了會對視力造成傷害之外,更容易罹患乾眼症,也使得眼睛疾病年輕化。除了視力退化、眼疾困擾之外,若同時患有經常性失眠、頭痛、疲倦、憂鬱等問題,當心「電磁波過敏症」找上你! -
婦人患乳癌怕治療拖2年! 乳房鈣化點擴散、淋巴轉移
癌症新知 / 乳癌3127根據國民健康署資料顯示,乳癌為我國婦女發生率第1位之癌症,發生高峰約在45至69歲之間。台中1名60歲婦人檢查發現罹患早期乳癌,但因害怕治療,選擇自然療法希望扭轉病情。2年後再度就診,病灶已從局部鈣化進展為全乳房瀰漫性鈣化點,並出現淋巴轉移,在台中慈濟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任林金瑤苦口婆心下,病人終於聽勸完成乳癌標準治療,病情也得到極佳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