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子宮頸抹片檢
-
防疫解封健康不放鬆 國建署推4癌篩檢符合資格別錯過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2802北投健康管理醫院錢政平副院長也指出面對所有癌症的正確態度唯有早期發現、早期接受治療,才能有效降低癌症死亡風險。 -
子宮肌瘤血崩慢性貧血 子宮次全切除保留子宮頸獲新生
兩性關係 / 婦科診療室8600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徐英倫醫師表示,一般情況下,現在已能藉由進階版的單孔腹腔鏡手術經肚臍凹陷處開個2公分傷口進行手術,雖然隱藏的傷口較美觀,但相對手術複雜度也高些。 -
子宮頸癌早期沒有明顯症狀 女性未定期篩檢恐悄悄奪命
癌症新知 / 卵巢.子宮3459根據2020年國人女性主要10大癌症死因統計,「子宮頸及部位未明示子宮癌」是女性癌症10大癌症死亡排名第8名。子宮頸癌早期沒有明顯症狀,但隨著癌症發展伴隨徵兆也容易與其他婦女病混淆,如:分泌物過多、分泌物有異味或夾帶血絲、性交後出血或其他不明原因出血。若子宮頸癌侵犯到鄰近組織及骨盆腔壁神經,則會伴有坐骨神經痛、下腹痛、頻尿等症狀。上述各樣症狀極易與女性私密處感染發炎症狀相似,若無定期安排檢查就容易被輕忽! -
夫妻「嘿咻」陰道不正常出血 原來太太罹患子宮頸癌
癌症新知 / 卵巢.子宮4561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婦女醫學中心副院長洪耀欽表示,患者經骨盆腔檢查,確定為子宮頸癌第1期下,腫瘤大小約5公分,經討論,患者選擇先接受「新輔助化學治療」(手術前化學治療)3次後,再接受手術治療,包括根除性子宮全切除、兩側卵巢輸卵管切除、兩側骨盆腔淋巴腺摘除,和恥骨上膀胱造廔手術等。 -
別小看分泌物! 沉默婦癌初期5情況最易被忽略
兩性關係 / 婦科診療室2668根據2018年國人女性主要十大癌症死因統計,「子宮頸及部位未明示子宮癌」是女性癌症10大癌症死亡排名第7名。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家庭醫學科葉筱芸醫師表示,子宮頸癌早期沒有明顯症狀,但隨著癌症發展伴隨徵兆也容易與其他婦女病混淆,如:分泌物過多、分泌物有異味或夾帶血絲、性交後出血或其他不明原因出血。 -
HPV認知及態度調查 熟男普遍狀況外預防觀念有待加強
兩性關係 / 男人幫3070許多人對HPV仍有錯誤的迷思,認為僅與女性相關,或是單一性伴侶就不會感染,輕忽感染HPV的風險。台灣男性學醫學會主張男性預防HPV有3大關鍵──「安全性行為」、「依醫囑施打HPV疫苗」並主動「諮詢專業醫師」。台灣男性學醫學會理事長暨長庚紀念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陳煜指出,除了婦產科外,男性前往鄰近的泌尿科、感染科、皮膚科、家醫科、健檢中心、甚至醫美診所等都能獲得專業的衛教資訊,鼓勵男性積極走入診間諮詢,關心自身健康狀態。 -
癌症篩檢不能等! 別讓新冠疫情成為防堵癌症的破口
醫藥衛生 / 全民健保2947國健署台灣癌症登記資料顯示,終其一生,每14人就有1人可能罹患大腸癌,男性每22人就有1人可能罹患口腔癌,女性每12人就有1人可能罹患乳癌,而女性每89人就有1人可能罹患子宮頸癌。 -
癌症時鐘快轉16秒! 罹癌發生率增加所幸死亡率下降
癌症新知 / 癌症百科8082國健署癌症防制組林莉茹表示,2017年癌症發生年紀中位數,與上1年(2016)一致,都是63歲。但隨著人口老化與不健康生活形態,癌症發生人數恐持續上升,比較男性與女性新癌發生人數,男性有5萬9,297人,每10萬人口約335.7人發生癌症;女性有5萬2,387人,每10萬人口約281人;男女各增加5.7人與11.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