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孤獨
-
陳彥博擊敗咽喉癌!花2年重新訓練 跑出極地超馬冠軍
健康養生 / 好讀精選4572陳彥博從小就是競速滑輪運動員,高中轉為田徑運動員,從此跑出自信。他在2008年磁北極650公里大挑戰獲得第3名,是歷屆最年輕完賽的選手,也是他跨入極地賽的起點。2013年加拿大育空700公里極地超馬橫越賽,日夜溫差高達40度的嚴酷比賽,他獲得第3名,亞洲第1人成功完賽。2016年挑戰4大極地超馬大滿貫賽(非洲納米比亞沙漠、中國戈壁沙漠、智利阿他加馬沙漠、南極洲),他獲得總冠軍,也是亞洲第1位總冠軍。 -
孤獨感與抽菸同樣致命! 尤其是孤獨的糖尿病患風險高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67戒菸、治療憂鬱症、定期運動和遵循健康的飲食模式都被認為是糖尿病患者保持心血管健康的最佳方法,但你知道嗎?與朋友保持聯繫,並傾訴心事,對心臟也有好處嗎?最近1項研究發現,對於糖尿病患者而言,孤獨感可能比飲食、運動、抽菸和憂鬱症,更容易成為罹患心臟病的風險因素。研究人員表示,此研究是基於人類天生的社交需求,以及需要有意義的社交關係來維持身心健康的理念,而開始進行的。 -
健康慢老不失能 家中長輩身體是否開始衰退看6項行為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3623古早的廣告詞「人生70才開始」流傳許久,現在還是不少人認同,畢竟「人生的下半場,誰不想精彩度過?」只是年長者以及家中的晚輩,需要如何做,才能早期發現異狀,早期治療,維持良好、即時性、全面性,並且負擔得起的個人健康? -
國寶級雕刻家朱銘驚傳久病厭世 醫曝8大老年憂鬱警訊
健康養生 / 名人健康12907台灣國寶級雕刻家朱銘22日晚間於台北士林區至善路住家輕生身亡,享壽85歲。他晚年身體狀況不佳,罹患慢性病,需要定期回診用藥,曾向家人多次表達負面情緒,研判為久病厭世。警方在客廳發現一張紙條,上面寫「我上樓了」,成為他最後遺言。 -
看到孩子就想哭怎辦? 韓國心理師給媽媽的心靈處方箋
健康養生 / 好讀精選5145近年母親的心理健康議題受到格外重視。對母親來說,孩子是甜蜜的負擔。但不少母親自訴「白天看到孩子就想哭。」這是怎麼回事?當然更多媽媽以為「自己為了顧孩子,日子已經過得狼狽不堪,仍顧不好。」 -
別以為年紀輕三高沒關係 1種功能障礙疾病恐提早發生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2308很多年輕人認為自己年輕、體能還很好,即使常熬夜、喝酒、暴食,老是時胖時瘦,從不會覺得自己的健康可能會出問題,往往直到健檢時才發現,年紀輕輕就有三高、肥胖等問題。專家提醒年輕人也要注意定期檢查三高、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同時也要維持健康體態,研究刊登在《神經病學期刊》。 -
疫情趨緩逐漸解封 杜絕憂鬱從停止「社交孤立」開始!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253進入後疫情時代,隨著疫苗施打率提升、防疫措施鬆綁,大家逐漸恢復面對面的人際互動。但調查發現,在疫情期間有憂鬱、焦慮症狀者大幅增加,回歸正常社交互動,要多注意身邊親友的情緒狀態,避免因情緒問題而造成社交孤立。 -
孩子也有情緒困擾! 別輕忽兒童憂鬱情緒核心4大表現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166如果孩子出現討厭學校、總是說自己沒朋友、覺得孤獨、感到自卑等,是時候多關心孩子的情緒狀況了!憂鬱情緒往往有多種表現,不同的年齡層隨著其生活樣態和身心發育,顯現的特徵會有所不同。南韓研究發現,孤獨、自我厭惡、厭惡學校和自卑是兒童憂鬱情緒最核心的表現。另外,學業困難(學業成績下降)、難過(哭泣)、自卑(打架)、自我厭惡(負面身體形象)、缺乏愉悅感(厭學)、悲傷(孤獨)、不愛上學(缺乏友誼)等的權重明顯高於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