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小兒外科
-
孩子哭鬧不停還吐奶 就醫診斷揪出腸套疊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190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小兒外科醫師林昊諭表示,腸套疊俗稱大腸包小腸,即是小腸末端套入大腸造成腸阻塞,嚴重者甚至會造成小腸缺血壞死。腸套疊可能發生在大人或兒童身上,兒童的腸套疊好發在7個月到2歲之間,引起的原因尚未明確,大部分是沒有病灶導引點(leading point),如果是5歲以上兒童出現腸套疊,就要懷疑可能是腸道息肉、腫瘤、梅克爾憩室的所造成的。 -
新生兒無肛、隱睪還缺腎臟 確診VACTERL聯合畸型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3702台北慈濟醫院小兒外科主任醫師陳克琦指出,無肛症是1種先天性生長發育異常,發生率約4千分之1。少數無肛症寶寶可以透過產檢超音波發現腸道異常,但大多數必須在出生後才被發現。臨床顯示,大部分無肛症寶寶合併其他先天性異常,新生兒科醫師同時評估是否合併VACTERL聯合畸型。 -
少年血便不止送急診 大腸鏡檢查出幼年型息肉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115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小兒部醫師陳和昇表示,兒童及青少年時期發現的息肉,超過95%以上是幼年型息肉。幼年型息肉病理報告為缺陷瘤(hamartoma),多為良性,其症狀多是無痛的鮮血便,在全段大腸都可能發生,但好發於左側大腸,大部分位於直腸乙狀結腸,有些醫師會利用乙狀結腸鏡檢查,若沒有發現病灶且持續有血便,建議患者應接受完整大腸鏡檢查。 -
男嬰腹脹嘔吐吃不下 原來是罕見畸胎瘤作祟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3540才剛出生3個月大的男嬰腹部腫脹,檢查後發現竟是罕見的胃畸胎瘤,且為惡性,所幸癌細胞並未轉移至淋巴及其他腹部器官,經切除腫瘤後,恢復情況良好。 -
小兒罕病無肛症 馬龍氏順向灌腸改善失禁困擾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2994無肛症一般指肛門開口在不正常的位置,或甚至是沒有開口,起源於胚胎發育不完全,國內發生率約4千分之1至5千分之1。因在排便上受到限制,往往需要手術重建人工肛門,但仍有部分小孩無法順利排便,則容易產生肛門失禁、漏便及巨大結腸的問題。 -
擔心孩子割包皮很痛?! 組織膠可舒緩疼痛感
兩性關係 / 男人幫4353對於許多喜獲麟兒的父母來說,到底該不該割包皮,是個相當令人苦惱的問題。有些父母覺得包皮容易藏汙納垢,一不小心就會引起包皮發炎,甚至泌尿系統感染等症狀,割除似乎是一勞永逸的辦法。但又怕孩子挨上一刀會痛很久,心疼不已。 -
寶寶歪頭不是裝可愛 斜頸治療把握黃金期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5678林媽媽在強強3個月大時,發現他脖子習慣性傾向左側,就算將他擺正,過一下依舊會自動轉回去。於是林媽媽在新生兒疫苗注射時詢問醫生,新生兒科醫生在強強左邊頸部摸到一小硬塊,評估斜頸情形嚴重,需進行復健。照會復健科教導復健方式後,強強物理治療了8個月,脖子依舊沒有改善。 -
寶寶幽門長蹼食物卡關 吃了就吐罵罵號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4593翔翔從出生開始,喝奶速度就很慢,但量還算足夠,所以父母也沒有太在意;5個月大時開始吃副食品,但每吃必吐,只能繼續餵流質食物;到1歲可以吃固體食物後,卻常把剛吃進不久的東西全吐出來。送醫檢查後,發現翔翔的胃幽門處有個蹼狀先天性構造,阻礙食物送往小腸通道,經過小兒外科手術切除幽門蹼(pyloric w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