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小細胞肺癌
-
晚期肺癌標靶治療 副作用差點讓她喘不過氣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4654據統計,癌症數十年來位居我國十大死因之首,而肺癌為十大癌症死亡率的第一位,主因為早期肺癌並無明顯症狀,超過七成患者確診時已屬於晚期肺癌。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血液腫瘤科主任鄭企峰指出,傳統化學治療對於晚期肺癌的治療效果不佳,且容易出現噁心、嘔吐、腹瀉、掉髮、食欲不佳等副作用。 -
晚期肺癌救命療法 三周一針要價7萬元
癌症新知 / 肺癌3662衛福部統計103年死亡資料,在國人十大癌症死亡排行榜,肺癌高居第1名,死亡人數多達9167人,台北榮總腫瘤醫學部教授蔡俊明指出,關鍵在於大多數肺癌患者確診時都已經到了晚期,所能使用的抗癌武器並不多。 -
長出黑痣要注意 當心為恐怖黑色素癌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3845台北馬偕醫院癌症中心主任張義芳表示,台灣每年約新增1000多名黑色素癌,由於早期症狀不明顯,與黑痣相似,因此,大部分患者確診時都已到了晚期,五年存活率相當低,不到一成。 -
多發性肺腫瘤成趨勢 冷凍微針凍死癌細胞
癌症新知 / 肺癌5847醫師指出,隨著空氣汙染問題嚴重,過去好發於60至70歲的肺癌,現在甚至有30多歲就得病的年輕人,而且腫瘤發生的型態從過去的單一腫瘤,轉變為多發性腫瘤的趨勢(即病患的腫瘤有多顆,並且各自獨立、分散在肺部不同位置)。此時,過去以手術、放射線和化學治療三種治療方式已不敷使用,「冷凍微針治療」則提供了肺癌多一種治療利器。 -
肺癌免疫療法現生機 提高末期患者存活率
癌症新知 / 肺癌3386台北榮民總醫院顧問醫師蔡俊明教授表示,肺癌死亡率高居不下的主因在於傳統化療副作用大,標靶藥物又會出現抗藥性,晚期癌友等於無藥可用,免疫療法的出現,確實造福了許多癌友。 -
基因缺損罹肺癌風險高 年輕不抽菸也要提防
癌症新知 / 肺癌3414肺癌歷來被視為無聲的疾病,尤其高達約八成五肺癌患者的非小細胞肺癌,因初期症狀不明顯,高達七成病友發現時已是肺癌晚期,不僅不適合手術開刀,癌細胞甚至已發生轉移,造成死亡率始終高居不下。 -
個人化基因檢測 標靶用藥更精準
癌症新知 / 標靶治療3407台北榮總癌症研究團隊於2012年成立「癌症基因體實驗室」,執行「癌症標靶藥物突變位點檢測」產學合作計畫,成功建立以「次世代高通量基因定序技術,做為個人化癌症基因伴隨式診斷的平台,提供癌友精準醫療服務。 -
肺腺癌標靶新藥問世 患者新福音
癌症新知 / 標靶治療2950台大醫院腫瘤醫學部副主任楊志新,在美國芝加哥舉辦的美國臨床癌症學會ASCO上,代表研究團隊發表這項最新研究成果,是全球第一個肺癌口服標靶新藥,實證可有效延長患者整體存活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