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巴金森
-
CD34如何協助失智患者? 家有失智長輩的教授這樣做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7704國立宜蘭大學生物化學教授林佳靜發現母親罹患巴金森氏症,因此開啟「CD34活性蛋白」之研究之路,並想到「可透過將幹細胞生長因子,透過口服食品來刺激幹細胞增生,以改善病情」。她花了8年做300人的臨床試驗,以證明口服的效果是正面的,雖時間需要3至6個月,但平價與便利性,也能讓更多人接受。近期林佳靜與醫師陳昌平合著《幹細胞營養學》。 -
老化一定會失智? 神經內科醫師:懂得趨吉避凶可預防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3409全台每4人就有1人有失智症,其中高達75%失智症患者錯過黃金治療期,到了中度時才發現自己有失智症,因此,建議民眾可以仔細檢視自己與家中長者的生活細節,如察覺有疑似症狀,就該及早向醫師求助。 -
當人生不再有「滋味」 老人厭食症提高40%失能風險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4075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許惠玉主任說明,老人厭食症是導致營養不均衡的原因之一,而隨著年齡增長,「食不下嚥」成一大關鍵因素。食不下嚥包含咀嚼吞嚥功能退化、咬不動、嚥不下、沒食慾等,一旦進食出現困難,就容易造成營養不良、衰弱、肌少、體重下降等一系列的不良狀況,提高了其他各種疾病的發生率,甚至會加速失能、臥床,造成惡性循環,對生活品質、死亡率均產生負面影響。 -
每天掉超過100根頭髮正常? 這些藥物恐引來落髮危機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383健康人平均有10萬根頭髮,每個月長1公分,每1株毛囊都會經歷生長期、退化期和休止期,然後掉落,重新再長1株,又進入生長期。 -
台灣拔除與放置鼻胃管率仍偏高 可由訓練重建吞嚥功能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4280羅東博愛醫院復健醫學科暨吞嚥機能重建中心主任葉書銘醫師表示,因為吞嚥困難而需鼻胃管協助進食的病人不在少數。長期使用糊狀食物透過鼻胃管直接灌進胃中,病人除了無法享有食物的滋味之外,外觀如象鼻的管路也讓病人難以釋懷。 -
新冠染疫患者除了擔心重症 研究證實腦損傷也不容忽視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50感染新冠病毒,最怕引發重症、併發症,甚至猝死,不過,越來越多國外研究證實,新冠病毒還可能損傷大腦組織,導致嚴重腦內發炎,少數年輕確診者幻聽幻視,部分重症患者則躁動不安,出現譫妄症狀。 -
失智不是單純老化! 預防延緩失智症藥師給你這些建議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4016「失智不是只有忘記,而是全面退化,」吳承誌藥師指出,失智症並非正常老化,而是1種疾病。不單只有記憶力衰退,還包括語言能力、空間感、思考認知等各方面功能退化。 -
屏東Delta群聚再擴增 網傳mRNA疫苗改變DNA是誤導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48屏東秘魯返台境外移入祖孫兩人引發Delta病毒群聚事件,截至今(27)日已有12人確診,陳時中表示,在12人中,透過基因定序發現8例感染Delta變種病毒株,屬於同一個群聚,其餘4人仍會確認病毒株類型,但應該也是Del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