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復健科
-
誰需要裝鼻胃管? 高齡長者使用鼻胃管後有機會移除?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6778健保署統計,民國112年度全台灣鼻胃管插管人數約21萬人,其中65歲以上比例約64%。國內護理之家住民鼻胃管使用率高達5成,今年年初衛福部長邱泰源於立院允諾,擬定機構拔除鼻胃管計畫,避免生命最後人人戴著「長長的鼻子」。邱泰源強調,台灣應盡快跟上日本腳步,落實以「人」為中心照顧,已交由長照司主責,將移除鼻胃管設為長照3.0重點,儘速提出計畫。 -
別讓腳踝扭傷影響行動! 選對護具加速康復重拾行動力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7241腳踝扭傷是常見的運動傷害,有時走路時拐到腳,也可能造成腳踝受傷,復健科醫師林宗慶提醒,受傷後,應先冰敷、抬高小腿,並多休息,若狀況並未改善,就應就醫,接受檢查,由醫師評估是否需要外科手術或使用足踝護具,避免2次傷害。 -
韓劇《苦盡柑來遇見你》演繹人生 類風溼關節炎掀話題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545近來很夯的韓劇《苦盡柑來遇見你》,劇中角色梁金明在填寫病史時,提到家族中有慢性風濕症的病史,這是一種慢性且會持續進展的發炎性關節疾病,可能影響全身關節,最終導致關節變形及功能喪失。在台灣,已故的知名作家劉俠,是最知名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 -
你的靈性健康嗎? 自我審視滿足生活意義感的5大面向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7565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普遍越來越重視身心靈各方面的健康,而靈性健康一詞也成了大家關注的焦點。靈性健康是什麼?它跟心理健康一樣嗎?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出版的靈性生活品質量表(WHOQOL-SRPB),靈性的範疇包含生活意義、信念、希望、感恩及內在平靜等。「生活過得有意義、有目標」就是靈性健康的一種展現。 -
慢性疼痛並非無「藥」可救! 個別化運動計畫有效逆轉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559「為什麼醫師說組織已經修復了,我還在痛?」國泰綜合醫院復健科物理治療師蔡世瑩表示,身上的疼痛持續或是間歇出現超過3個月稱為慢性疼痛。即使已經超過組織正常修復的時間仍有疼痛,甚至沒有明確的病因也會感到反覆的疼痛。因此,慢性疼痛的治療需要跨專業的整合治療。 -
經常後腳跟痛? 復健科醫師教你7招緩解足底筋膜疼痛
醫美減重 / 養生抗老207190你是否早上起床踩地時,後腳跟會感到疼痛?臺大醫院新竹分院復健部主任賴彥廷醫師表示,足跟痛是「足底筋膜炎」常見的症狀之一。人體的足底筋膜是1層增厚的筋膜,從腳跟的跟骨向前延伸到腳趾,足底筋膜就像是彈簧一樣,可以提供足弓的穩定,維持足部的穩定與吸收走路衝擊的力道。 -
罕病結節硬化症病徵多樣難診斷 白斑合併癲癇及早就醫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33286歲男童「柴柴」罹患結節硬化症,合併多重障礙疾病,多次住院,單身的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新生兒科醫師王杏安在治療過程中,萌發母愛,認為「這世界上沒有人比她更適合成為柴柴媽媽」,決心收養,歷經3年繁瑣程序,終於在去年順利領養,成為沒有血緣的合法母子。 -
女子中風癱瘓留失語後遺症 雙和醫院科技輔助復健奏效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13737歲的高小姐在某公司擔任人資主管,半年前與朋友聚餐時突然昏倒,緊急送醫後竟是腦血管瘤破裂導致的出血性腦中風,雖進行手術搶救,但仍在加護病房昏迷逾二十天,甦醒後留下四肢癱軟無力,以及口齒不清等後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