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復健
-
天氣轉涼小心腦中風! 醫示警:每42分鐘就有1人死亡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221光田綜合醫院副院長嚴寶勝提醒,若懷疑家中長輩有中風問題,可先用「微笑、舉手、說你好」來測試,尤其出現「無法舉手」的症狀時,一定要盡速就醫,爭取最佳黃金治療時間。 -
為助中風父康復!孝子奔波近2百公里 尋求中西醫合治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482因應10月29日世界中風日,台中慈濟醫院中醫部主任黃仲諄呼籲,大家可牢記FAST中風口訣「臉歪、手垂、大舌頭,記下時間快送醫!」如果發現身邊親友有症狀,要把握黃金3小時趕緊治療。同時民眾平時要維持健康生活,不抽菸、勤運動,遠離三高風險,才能有效預防中風發生。 -
術後營養關乎患者康復速度! 台大醫宣導術後營養照護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643隨著現代醫療技術的進步,手術已成為治療各類健康問題的重要手段。然而,手術本身對於身體的影響不容小覷,尤其是術前術後的營養狀況更是攸關手術的成敗及患者的康復速度。台大醫院於今(25)日舉辦記者會,透過院內醫師、營養師、藥師、專責護理師組成的營養支持團隊,及2位病友來分享關於營養照護上的經驗。 -
思覺失調症患者康復後不想動? 運動治療介入重拾熱情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6181常見的慢性精神病包含思覺失調症、情緒障礙症(如憂鬱或躁鬱)等,會使這些族群的大腦產生一系列的變化,即使病情有所改善,仍然會面臨殘餘的認知症狀而影響生活,也導致功能退化比一般人快許多。根據美國2006年腦影像學的研究顯示,思覺失調症病人在發病10年後,腦體積會比一般人少,代表腦部的某些功能區塊逐漸喪失原有的功能。因此在症狀殘餘期,仍會受到負性症狀影響,導致思考內容變得比較貧乏、興趣與動機都減少,常被照顧者們誤解為懶散。 -
家長應把握新生兒72小時聽篩! 確保孩子能夠聽見美好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36601歲8個月大的樂樂在出生3天內接受新生兒聽力篩檢,結果「未通過」,隔2天再測,仍是「未通過」,轉介至醫院檢查確診為聽力損失,2個月大時在台大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吳振吉建議下,配戴合適輔具,之後定期接受療育,追蹤聽力,目前對外界聲音已有良好反應。 -
中風後拚復健!馬拉松之父僅花半年 從臥床到站起行走
醫藥衛生 / NOW人物3465「我從沒想過自己會中風,人生第1次遇到要復健!」被譽為馬拉松之父的盧瑞山,本身具心臟病家族史、也裝過心臟支架,68歲的他在今年4月某日運動後,竟出現無力、意識改變等中風症狀緊急送醫,經手術後一度生活無法自理,只能整日臥床,這讓熱愛運動的他相當絕望,所幸積極復健之下,他現在已恢復正常生活,每日健走2、3公里也沒問題。 -
職棒球員邱辰愛用! 金星射頻電波緩解運動後肌肉疲勞
醫美減重 / 運動健身7491運動選手在運動場上有出色的表現,需仰賴良好的體能訓練和強大的心理素質,面對高強度的體能訓練,包括肌力、爆發力和肌耐力的訓練過程中,身體組織的恢復狀況,與心理層面息息相關,甚至可能影響運動表現,不容小覷。 -
低頭族愛注意!滑手機不只傷眼睛 頸椎變直恐頭痛頭暈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737王小姐22歲,間歇性常常頭暈頭痛已經1至2年,近幾月常頻繁發作,症狀常先出現後頸部緊繃,如果沒有休息持續忙碌工作,就會往上延伸引起頭暈頭痛,至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復健科就診後,發現,王小姐側面X光影像顯示頸椎變直(正常應為C形)判斷應為「頸因性頭痛」,與患者討論後執行局部類固醇注射,頭痛瞬間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