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復發風險
-
三陰性乳癌又以這族群化療後易復發 治療新趨勢可控制
癌症新知 / 乳癌3364乳癌是國內婦女癌症發生率的第1位,其中「高風險早期三陰性乳癌」在化療後容易較早復發,在治療上,必須更謹慎用藥,降低復發機率。一項研究發現,「高風險性早期三陰性乳癌」術前接受化療合併免疫治療的「前導性輔助型治療」,手術後接續免疫輔助治療,可以將病理完全緩解(pCR)率提升至超過六成,並降低近四成遠端惡化或復發風險。 -
6旬男肝癌反覆復發抗戰30年! 醫曝:控制肝癌3關鍵
癌症新知 / 肝癌148現年60歲的林先生(化名),在30歲時確診早期肝癌,當時以手術切除肝臟腫瘤,卻在2年後復發,接續數次肝動脈內化療,控制長達10年仍再度復發。林先生選擇勇敢對抗肝癌,在醫師建議下,持續接受局部燒灼、化學栓塞、標靶藥物等治療。至今30年過去,林先生目前的病況控制良好。 -
確診三陰性乳癌別慌! 醫師曝術前化療合併免疫新趨勢
癌症新知 / 乳癌64「超偶」歌手朱俐靜月初不敵乳癌病逝,消息傳出後,引發各界對於女性癌症頭號殺手「乳癌」的關注。國內研究發現,台灣乳癌好發年齡為40至69歲,其中不乏未達公費乳房篩檢年齡的年輕女性,醫師呼籲女性朋友提高警覺,及早診斷和治療,即使是三陰性乳癌,若能早期治療,也有機會力拚達到近乎沒有癌症跡象的狀態。 -
嗅覺異常快篩陰性哪裡出問題? 這種鼻病容易反覆發作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740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耳鼻喉科暨聽語中心主任王堂權指出,慢性鼻竇炎是一個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的疾病,常見是在鼻竇急性發炎之後,身體免疫系統無法完全根除外來的病菌,或是接受常規醫療後的效果不盡理想,形成的慢性發炎的狀態。 -
急性排斥反應「糞」力相救! 腸道微菌移植救血癌病友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3577台北榮總血液科主任高志平表示,維持腸道內正常細菌種類,可對抗致病的細菌,例如困難梭狀桿菌,同時改善病人的免疫力。以腸道正常細菌(微菌叢)移植術治療骨髓移植後的急性反排斥併發症,國外研究顯示有成效,王小姐更是國人少見的成功案例,值得進一步研究運用。 -
生物製劑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 當心B肝復陽風險高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979最近台北榮總胃腸肝膽科及風濕免疫科共同發表1,937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接受各類型免疫抑制劑治療長期追蹤結果,發現除了莫須瘤具有最高的B肝復陽風險,「恩瑞舒」(一種CTLA-4融合蛋白,可以讓免疫T細胞活化剎車)也具有B肝復陽風險。 -
卵巢癌確診多晚期治療棘手 阻止腫瘤血管新生延長存活
癌症新知 / 卵巢.子宮6221美國癌症治療指引2021年最新版已強烈建議,晚期卵巢癌病患手術治療後,應積極藥物治療,先使用化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治療,後續可再採取「停用化療,不停標靶」策略,繼續使用標靶藥物,以鞏固治療效果,幫助延命。 -
帶EGFR突變基因肺癌患者 標靶藥輔助可降低復發風險
癌症新知 / 肺癌3826台灣肺癌學會理事長陳育民指出,在所有癌別中,以肺癌發生人數及死亡人數成長速度最快,最新癌症登記報告指出,男性與女性的罹癌發生率中,肺癌均攀升至第2名,每年新增肺癌人數約在1萬3,0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