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心房顫動
-
羅東博愛攜手長庚 3D電氣燒灼術強化心臟手術精準度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402心律不整的種類很多,包含心房撲動、心房纖維顫動、心室上心搏過速、心室期外收縮、心室頻脈等。心律不整的症狀相當多樣,由暈眩、心悸、胸悶或呼吸喘乃至於情況嚴重可能導致猝死,實不可輕忽。 -
足底筋膜炎治療5年沒好轉 竟然是這個病害他差點截肢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587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張嘉修指出,俗稱腳中風的下肢動脈栓塞是一種周邊動脈疾病,隨著老化,血管動脈硬化或併有血栓形成,導致血管狹窄或阻塞。如果阻塞發生在冠狀動脈,便會產生心肌梗塞,若發生在腦血管則造成腦中風,如發生在下肢動脈,則為下肢動脈栓塞。 -
別小看心律不整! 用簡單一張表幫你算出中風可能機率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48450多歲的詹先生本身並無相關心臟病或慢性病史,但最近因呼吸困難、雙腳水腫,且爬樓梯越來越喘,自覺有心悸,便前往急診室求診。經初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郭志東表示,正常人的血液流動會經過心房,再到心室然後灌注全身,但在心房顫動發作,心房正常時,有節奏的收縮會被無效的顫動所取代,後果是不能完全地把血液移至心室。結果,血液會停滯並形成小血塊。當這些小血塊移動到大腦,便會導致缺血性腦中風。 -
心臟病患憂打新冠疫苗有血栓風險 相關注意事項整理包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723新竹台大分院心血管中心林廷澤主任表示,最近疫情緊張,心臟科門診好多病人都在詢問能不能打疫苗,除了向門診病人耐心說明之外,林主任參考歐洲及美國心臟學會指引,整理出心臟病人擔心的問題,希望能夠在這麼緊張的時刻,讓病人能夠放心、安心,鼓勵大家踴躍打疫苗,盡快達到群體免疫效果。 -
心臟病患染疫重症率更高! 醫揪高風險病人還包含這些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742新竹台大分院心臟血管內科劉聖甫醫師表示,目前尚未有統計數據顯示患有心臟病的病人是否更容易感染 COVID-19,任何人被感染的風險都是一樣的,但是心臟疾病或是有潛在心臟病的民眾,若是受到感染可能比其他人更有可能出現感染症狀或其他嚴重問題。到目前為止,大多數感染 COVID-19 的人會有輕微的病毒性疾病,包括喉嚨痛、咳嗽、疼痛和發燒,但約有5%的被感染者會出現胸部感染或肺炎。 -
心耳位心房上方突起囊狀構造 血液滯留恐成血栓釀中風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59665歲周先生有高血壓病史,2年前曾因下肢疼痛就醫,發現下肢急性動脈血栓,立即處置後並無大礙,同時發現有心房顫動,長期追蹤並使用藥物控制,仍然發生2次腦部小中風,雖在及時治療下沒有發生後遺症,但周先生想防範大中風發生,選擇「迷宮手術併左心耳夾閉」手術,降低心血拴出現風險。 -
別以為年輕就沒問題 青壯年族群仍存在這種疾病的風險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856榮新診所主任康宏銘指出,根據本院去年8至10月健檢統計,在總計2,300位受檢者中,其中男性855人,女性1,445人,平均年齡40.4歲,血脂異常的比率高達45.4%,血壓偏高有39.1%,血糖偏高有14.5%,體重過重有40.1%,其中約有三成符合代謝症候群的診斷標準。 -
高中生跑兩步就狂喘心悸 醫師說是因為這種罕見疾病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2637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江國峰表示,這位高中生患者發病前喜愛跑步、打籃球,而且身體並無任何症狀,但近兩周經常心悸、呼吸喘而赴醫檢查,經胸部X光檢查後發現心臟有肥大的狀況,不過以17歲的年紀來說,相當不尋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