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心理學
-
不熬夜睡飽飽 有助提升免疫功能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254德國蒂賓根大學(University of Tubingen)醫學心理學和行為神經生物學系的研究員Luciana Besedovsky表示,他們的研究中找了14位平均年齡大約25歲的年輕人,這些年輕人都很健康,把他們分成兩組,一組是整晚好眠,另一組則是整晚都不睡,然後幫這些人抽血,從這些抽血的樣本中,去分析其中T細胞含量。 -
智慧型手機「微干預」治療 有助情緒改善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597這項研究屬於一項較大型研究方案的一部分,由瑞士國家科學基金會資助,由德國、韓國、美國跨國合作完成。參與這項國際性研究的有27位健康的年輕男性,他們須使用智慧型手機觀看超過5分鐘的影片教學說明,例如:練習專注於自己的身體,進而感到警醒、平靜、精神振奮等情緒變化,並要求受試者在練習中回憶一些情緒經驗,於練習的前後透過手機填寫六步驟量表真實記錄心情。 -
擺脫生活習慣病 「好在康健」平台揪團顧健康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102康健人壽360°康健指數及其他健康調查中也發現,身體、心理與財務的健全和富足是國人最關心的議題,然而多數人卻也認為要達到三個面向的平衡很困難,調查顯示近四成民眾表示因應忙碌的生活型態,希望透過數位管理工具幫助自己養成健康好習慣。 -
向繭居人生說不! 提升心理韌性10大養成計劃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385有些青少年會習慣性拒絕社交,長時間處於家中的狹小空間(如自己的房間)、且不去上學,自我封閉地生活,與家人鮮少互動,並十分依賴使用網路。臺北市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治醫師黃彥勳表示,從長期來看,這樣的行為恐將對社會與家庭造成很大的負擔;而這些人,就是所謂的「繭居族」。 -
大考進入倒數計時 考生正確紓壓積極應戰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776台灣的國、高中生常以聽音樂或唱歌作為主要的紓壓方式,董氏基金會在2011年與2013年系列調查中發現,若青少年總是以「抽菸喝酒」、「大吃大喝」、「不管他」為紓壓方式,則有明顯憂鬱情緒,需專業人員協助的比例高於採用其他紓壓方式者。 -
免持聽筒較安全? 研究:駕駛仍會分心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785英國薩塞克斯大學(University of Sussex)的心理學講師Graham Hole表示,這個研究的參與者一共有60位民眾,其中男性有20人、女性40人,研究中藉由讓這些人看影片或聽聲音模擬開車時的情境,並統計分析不同的情況下,對於駕駛人有什麼樣的影響。 -
嬌生慣養「黏老」族 長不大的「永恆少女」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4711精神科醫師劉誠崇表示,「依賴型人格障礙」盛行率約0.6%,患者可能從小被父母過度寵溺,不願放手讓孩子學習獨立。以致長大後相當在意別人的評斷,害怕忤逆他人而無法自行抉擇、解決問題。 -
想在家彈性上班? 研究:精神壓力拖垮健康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407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報導,英國貝德福德大學(University of Bedfordshire)的執業心理學家基嫚(Gail Kinman)指出,在家工作的確是很彈性,不過根據調查發現,彈性工作的人少了在公司的人際社交互動,同時也少了升遷的機會,且一整天無明顯的工作與下班界線,可能無時無刻都得查看電子郵件、手機等,長期容易造成精神方面焦慮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