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心肌病
-
誰需要裝心律調節器? 醫師提醒1行為進出海關更安心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649疫情趨緩,許多出國旅遊人數明顯變多,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心臟血管系主治醫師鍾偉信表示,裝置節律器(心律調節器)或去顫器的民眾在進出海關時,務必攜帶節律器識別證,就可避免許多麻煩。 -
心律不整以心室頻脈致命性最高 1新療法有望降低復發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444「心室頻脈」聽來陌生,但這是導致猝死、心律不整的主因,儘管患者可透過藥物、電燒與植入去顫器來治療,但復發率仍高達5成,效果有限,亞東醫院研發最新「立體放射手術」,以低劑量放射手術結合3D立體堆疊技術,順利治療心室頻脈患者,目前該病人術後至今1年半症狀未再發作。 -
摔角傳奇豬木生前「澱粉樣變性症」纏身 這是什麼病?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502日本摔角傳奇人物,前參議員安東尼奧豬木(本名豬木寬至),傳出在10月1日過世,享壽79歲。9月21日,在他的YouTube頻道上還可看到他躺在病床上笑著與大家問好,分享近況的影片;然過一段時間後傳出死訊,令人鼻酸。讓這位曾與拳王阿里對戰過,在參議員任內推動體育外交,甚至親赴伊拉克救人的傳奇人物,躺在床上的疾病,正是「澱粉樣變性病」。澱粉樣變性症將使患者四肢無力,就如影片上豬木雖僅能臥床仍與觀眾熱情打招呼。 -
只要15分鐘皮膚檢測 自律神經失常與血管活性無所遁形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2804長期處於壓力之下,容易造成自律神經失調,嚴重時恐出現心血管疾病。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心臟內科以非侵入性的皮膚交感神經活性與心律變異檢測,只需15分鐘就可找出心血管疾病相關的自律神經活性變化 -
真的會氣到心臟病發!情緒起伏過大 恐誘發心碎症候群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041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周邊血管科主任張育晟說明,長期處在壓力大的環境,或者是情緒起伏劇烈的情況下,會造成情緒緊繃、腎上腺素分泌過旺、交感神經亢奮,因而心率加快、血壓升高等症狀,連帶造成心血管收縮,增加心臟的負擔,進而出現心悸、胸悶、頭暈等症狀,等到壓力解除或情緒恢復穩定後,心臟功能又回復到正常狀態。 -
心碎一點都不誇張! 壓力性心肌症容易與心肌梗塞混淆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4158心碎症候群又稱為壓力性心肌症或章魚壺心肌症,在1990年時由1位日本醫師提出,因為病發時,心臟收縮形狀像是傳統捕章魚使用的壺,因而得名。 -
心臟病患接種mRNA疫苗 容易引發心肌炎、心包膜炎?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838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COVID-19疫苗相關指引資料顯示,心肌炎是指心臟肌肉發炎,心包膜炎是包圍心臟周圍的纖維組織發炎。 這兩個情況可以單獨或同時發生(心肌心包膜炎),發病的原因主要為病毒感染(腸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等),也可能因其他原因(如免疫反應、細菌感染)引起心肌及心包膜的發炎反應。
-
疫苗接種開放至第9、10類 高風險慢性病這10大類在列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456自購新冠疫苗逐批少量到貨,加上美日捐贈近500萬劑,指揮中心預計本(7)月施打對象將開放至第9、10類,分別為65至74歲長者(240.8萬人)、19至64歲具有易導致嚴重疾病之高風險疾病者、罕見疾病及重大傷病(387.5萬人),至於第11類為50至64歲以上成人(530萬人),還必須再等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