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心臟猝死
-
不只腦會中風!這3部位也常發生 醫:把握復健黃金期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2883中風主要就是血管阻塞,大家都知道,通往腦部的血管或腦部血管阻塞,就會發生缺血性腦中風。如果以這個概念來看,身體各部位的血管塞住了,也會造成各部位或是器官的中風,那麼身體的哪些部位或器官,比較容易發生血管阻塞呢? -
避免心臟猝死憾事發生 定期心肌掃描檢查排除心臟危機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070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核子醫學科主治醫師韓登宇表示,一般而言,提到心血管疾病時,大家總是會下意識地跟老年人聯想在一起。然而根據美國心臟學會統計,在40至59歲的中壯年中,有5%至6%的人已經有心血管疾病;而其中更有2%至3%的人會發生心肌梗塞。而在20至39歲的年輕人中,雖然發生率不到1%,但也並非心血管疾病的絕緣體。 -
洗腎男到院休克 行動超音波即刻救援撿回一命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3082台灣醫院急診就醫人次每年逾千萬,各大醫院急診室人滿為患,除了等待住院之外,在急診室等待各種檢查,也是造成急診壅塞的原因之一。對於真正危及的病人,診斷和治療是分秒必爭,病人沒有時間慢慢排隊等待傳統的超音波檢查。 -
熱到紫爆冷氣房劇烈運動 壯漢心肌梗塞亡
醫美減重 / 運動健身3396根據衛生福利部103年死因統計,心臟病是國人第二號殺手,共奪走19,400條寶貴的性命,平均每27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病。世界心臟聯盟指出,心臟病、中風等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的頭號殺手,每年都造成全球約1,730萬人死亡,佔全球總死亡人數三成,已超過因癌症、愛滋病及瘧疾的死亡人數,如不採取控制措施,估計到2030年全球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數,將攀升至每年2,300萬人。
美國心臟學院期刊104年文章指出,對於平日久坐且無規律運動習慣的中老年族群,劇烈運動有誘發心肌梗塞及心臟猝死的風險;反之,若能建立每周至少3次中等強度規律的運動習慣,則能大大降低心血管及全死 -
傻瓜電擊器AED 搶救猝死現生機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447一般來說,當患者有心律不整的情形時,若能在60秒內給予電擊去顫,高達90%的人可成功回復正常心跳,隨後每晚1分鐘,活命的希望就減少7%至10%。若在昏迷超過6分鐘後,便可能會導致死亡;即使救活,也可能因腦部缺氧而變成植物人。 -
三高不控制 恐釀猝死危機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1989心血管疾病患者猝死的風險為什麼比較高呢?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心臟內科主任施俊明醫師表示,廣義來說,猝死是指突然發生的自然死亡,而心臟及急診學界定義猝死是指病患在症狀發作之後一小時之內死亡。其中,光是心臟猝死就占了9成,而心血管疾病、心肌梗塞則占了絕大多數。 -
肥胖引發重症 減重刻不容緩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2日前一名31歲的林先生,身高173公分,體重卻高達132公斤,走路會喘且汗流浹背,膽固醇、尿酸、血糖完全超標。原本醫師建議飲食與運動改善未見效,鑑於林先生食量極大,醫師評估決定施予袖狀胃切除手術。術後一年林先生不僅體重標準,各項指數也都回歸正常。 -
心律不整猝死風險高 心臟去顫挽救生命危機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