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心臟疾病
-
全民搶打新冠疫苗 卻不知「完整」預防肺炎有疫苗可打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3215每到冬季開始流行的「肺炎鏈球菌存在已久,很少人知道有疫苗可以接種?近期國人接種疫苗的意識抬頭,黃立民醫師呼籲民眾及早接種疫苗,尤其兒童、年長者與慢性病患,以防重症,甚至死亡。 -
調查發現:AED半數主機設置已7年以上 堪用性待診斷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2323本次調查有設置AED的公共場所中,儘管多數由外觀檢視看起來功能正常,但透過打開觀察其內部與檢視周遭環境,發現主機設置日期過久、指標指示不明顯、安心場所認證過期等問題。 -
小關節病變恐成類風濕性關節炎 把握6個月黃金治療期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127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科內科教授、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過敏風濕免疫科主治醫師陳俊宏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全身性自體免疫疾病,也是國人常見的慢性關節疾病,由於患者本身因免疫系統失調,會把自己的關節當成攻擊目標,造成關節發炎、變形,甚至會導致內臟器官發炎與侵犯,可能危及性命與生活機能。 -
面對新冠流感雙重夾擊 「新」左流右肺讓防禦力再升級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675面對新冠肺炎與流感的雙重夾擊,年長及慢性病等高危險族群應積極主動出擊,除了接種新冠及流感疫苗,建議應與醫師討論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的必要性。 -
「累、喘、腫」只是老化? 心臟衰竭9成無法及早確診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150研究發現,超過1成死於新冠病毒的患者,死因與心臟疾病、心臟衰竭有關,專家提醒,常有「累、喘、腫」等症狀的民眾務必提高警覺。 -
狗狗10大死因前3名是心臟病 檢測心雜音關「心」愛犬
健康養生 / 寵物健康2971新北市政府動保處提醒飼主,飼主應定期安排毛寶貝健康檢查,早期發現早期就醫,降低因心臟病而死亡的風險,另只要照護上依獸醫師醫囑,調整飲食並避免激烈運動,罹患心臟病的毛寶貝仍能擁有良好生活品質。 -
罕病影響心臟健康恐短命20年 醫籲法布瑞氏症及早檢查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3582根據衛生福利部109年國人死因統計,心臟疾病再度蟬聯國人第2大殺手,去年奪走2萬多人寶貴生命。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執行長侯嘉殷指出,部分罕病也會有心臟相關症狀,需要提升警覺才得以及早正確治療。 -
心臟病患接種mRNA疫苗 容易引發心肌炎、心包膜炎?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682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COVID-19疫苗相關指引資料顯示,心肌炎是指心臟肌肉發炎,心包膜炎是包圍心臟周圍的纖維組織發炎。 這兩個情況可以單獨或同時發生(心肌心包膜炎),發病的原因主要為病毒感染(腸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等),也可能因其他原因(如免疫反應、細菌感染)引起心肌及心包膜的發炎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