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心臟疾病
-
頭暈、發福不是小問題? 身體代謝異常恐埋下三高危機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568北投健康管理醫院錢政平副院長提醒民眾測量高血壓是種簡單快速的方式,但時常也聽聞不少人覺得還年輕,身體沒有異樣不適感,就自認很健康,不需安排健康檢查。依照2016至2019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18歲以上國人的高血壓盛行率高達25.82%,推估大約有508萬人罹患高血壓,且盛行率隨年齡增加而上升。 -
健檢常忽略「心臟」 魏崢:早期發現病灶可免猝死憾事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2928然而尋常健康檢查,多著重篩檢癌症和慢性疾病,常忽略心臟,很多人雖然健康檢查「成績」不錯,卻不知道心臟健康亮起紅燈;振興醫院院長魏崢表示,行醫40餘年來,看到太多原本可醫治的病患,因為忽略了檢查,而造成發現太晚,導致醫治難度大增,甚至難以挽回的結果。 -
兒童胸痛會喘甚至昏厥是危險訊號 心因性胸痛可能性高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3209奇美醫學中心兒科部主治醫師陳俊宇提醒,兒童的胸痛是十分常見的,雖大多數屬良性,但也有少部分屬危險的心因性胸痛。 -
日夜看盤投資追高獲利 怎料不舉壓力讓他賠上「性」福
兩性關係 / 男人幫20537楊永榮醫師指出,現代人晚睡,或是因工作需要日夜顛倒,長期易導致人體生理時鐘紊亂,內分泌失調。當身體調控機制不穩定時,也會造成血壓的不穩定,嚴重的話可能引發中風或是心臟疾病,兩者都會進一步影響性功能。 -
癌症治療副作用最難熬 中醫輔助提升生活品質及存活率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2621癌症近10多年來一直高居我國10大死因之首,甚至高出第2位的心臟疾病近1倍之多,一般治療為手術、化療、放射治療、標靶甚至免疫治療,但是病人接受上述治療時,常常因為副作用引起身心極大不適,甚至放棄治療;例如病人進行化療常出現的腸胃不適、眩暈、落髮;放射治療中常出現的口乾、口腔潰瘍、便秘、腹瀉、張口困難,以及標靶治療過程中出現的皮膚炎等,還有末期病人所出現的惡病質,如體重減輕,食慾不振,精神萎靡等不適及癌性疼痛,無不困擾病人以及家屬。 -
自己煮比較健康? 調味不慎恐高血壓增心肌梗塞風險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3486一直以來保持這樣的飲食觀念,除了有高血壓問題之外,也覺得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都算不錯。直到近期,在女兒的安排下到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健康檢查。 -
乳癌患者放射療程恐損心臟健康 醫曝:降低傷害有方法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147謝忱希醫師表示,歐美有許多臨床試驗證實,淋巴轉移的乳癌患者接受乳房合併全淋巴區域照射,雖可有效增加存活率和局部控制率,但同時也增加患者罹患心臟病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研究指出,心臟平均每接受1 Gy(劑量單位)的放射劑量,每年就相對增加7.4%心臟疾病的風險,且發生風險跟劑量呈線性正向相關。 -
2020年全球壟罩新冠疫情 7成民眾睡眠障礙健康亮紅燈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591新冠疫情延燒屆滿1年,這1年來除了改變民眾的生活習慣外,據2020全球消費者洞察報告顯示,超過5成的民眾更加重視個人健康。長期關注於呼吸及睡眠照護的飛利浦公司,發表第6屆國際睡眠調查報告顯示,新冠肺炎疫情下7成受訪者出現睡眠問題,且4成的受訪者表示會半夜醒來而中斷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