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心臟病
-
CKM症候群是什麼? 醫揭心、腎、代謝健康環環相扣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4815近年來,醫學界提出了一個新的概念- 「CKM症候群」。所謂CKM症候群,即心血管 - 腎 - 代謝症候群(Cardiovascular - Kidney - Metabolic Syndrome),它包含了4個相互關聯的醫療問題,分別是心血管疾病、腎臟疾病、第2型糖尿病和肥胖。「CKM」3個字母分別代表心血管、腎臟和代謝。其中,肥胖和第2型糖尿病屬於代謝性疾病。這4種病症相互影響,往往會同時出現在一個人身上。 -
無限延畢、偽造病歷、影響體檢? 揭藝人閃兵常見手法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7694閃兵弊端事件延燒,檢方擴大偵辦,約談9位藝人到案,均已交保,其中威廉假釋金50萬元最高,陳零九30萬,阿虎與陳大天均為28萬元。役政司清查發現,約120人疑似涉案,移交司法調查,預告有下波行動,另持續清查5年內的免役男性。 -
跑步才能保護心臟健康? 研究:做家事也能保護心血管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4031擔心心臟健康,卻總是抽不出時間運動嗎?根據1項最新的研究顯示,每天只要3分鐘的中等強度活動,就能明顯降低罹患心臟病的風險,幫助維持心臟健康,這對於忙碌或體力不足的長者可是莫大的好消息。 -
熱潮紅、心悸與失眠 3大方法協助順利度過更年期症狀
兩性關係 / 更年障礙10053所謂的更年期指的是女性進入不會再有月經,也就是停經的時期。一般女性進入更年期的平均年齡為45~55歲之間,在此期間,由於卵巢功能退化,會出現所謂的更年期症狀,其表現可分為2大時期,早期與晚期。早期生理症狀為月經週期不規律、熱潮紅、體重改變、頻尿、心悸、焦慮、失眠以及發冷汗等;晚期生理變化則為生殖泌尿道萎縮、性機能改變、骨質疏鬆症。這些變化所帶來的影響雖然因人而異,但是或多或少都會造成女性在生理與心理上一定程度的衝擊,不容忽視。 -
運動量大健康風險增?如何運動不傷身? 專家分析利弊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4516刊登在《梅約醫院學報》中,美國勞倫斯柏克萊國家實驗室與哈特福醫院的研究人員,以2400位曾心臟病發但存活下來的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顯示,運動量越大的人,心臟病死亡風險則越低;不過,要小心的是,每周跑步超過48公里的人,運動的好處就會開始降低,另外,以快走為運動者,每周走超過74公里,也會失去運動的益處。 -
追求健康長壽有秘訣? 研究:50歲前應避開這5大風險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879在這個充斥著保健品與抗老秘方的時代,誰不想活得更長、更健康?不過,一項最新刊登於《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大型國際研究指出:真正延年益壽的關鍵,不靠神奇療法,而是50歲前避開5個健康殺手。這5大風險因子,約占全球心血管疾病負擔的一半。研究顯示,如果能在中年(尤其是50歲以前)避開這些風險,壽命可望延長10至14年! -
神經疼痛別忍!很多病都會神經疼痛 補硒翻轉疼痛人生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5346其中,硒元素具有抗氧化作用,近年來備受關注,盧韻如醫師強調,硒元素能清除自由基、保護神經細胞不受傷害,還具有抗發炎功能,可以調節身體免疫反應、減少身體發炎,降低身體疼痛感。並能保護大腦神經,參與細胞代謝,有助於神經的修復和再生,且能穩定整體神經訊號。 -
RSV不分季節!守護嬰幼兒免疫接種成關鍵 離島不能等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9575近年來,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成為家長的隱憂,尤其對免疫系統未發育完全的嬰幼兒來說,一旦感染可能導致呼吸困難甚至重症住院。疫情後,家長對群聚感染更為警覺,如何防範病毒、建立安全育兒環境成為關注重點。金門作為離島,傳染病防治面臨諸多挑戰,嬰幼兒RSV預防如透過免疫接種政策超前部署,更能打造友善生育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