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心跳
-
心律不整風險知多少? 醫曝「這情況」中風機率高5倍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976一般人的心跳在休息狀態下是規律的,心跳次數介於每分鐘60至100次之間。而在睡眠時,正常成人的心跳可能會變慢到介於每分鐘30 至60 次之間。振興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張鴻猷指出,心律不整是心律異常的總稱,廣義來說,只要心跳的來源、速度及節奏是不正常的,都可以稱為「心律不整」。建議民眾可以學習自我檢測,正常的心跳是有節奏感的搏動,異常的心跳則會不規律、時快時慢、時重時輕,當發現自己心跳有異常時,可以諮詢專科醫師進一步檢查。 -
常覺精神不濟、體重也飆升? 小心甲狀腺功能低下作怪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975邁入中年之後,許多人會覺得自己不容易瘦、反而越來越容易發胖。新陳代謝內分泌專科蔡明劼醫師表示,除了食慾沒有控制,少運動之外,還有可能是荷爾蒙改變,造成脂肪的重新堆積,或者有潛在的內分泌疾病,其中甲狀腺疾病是最常見的原因之一。 -
糖尿病患手腳血循不良! 醫曝保暖重點防範心血管疾病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4089目前台灣已超過200萬人罹患糖尿病,且9成以上為第2型糖尿病人,由於其合併腎病變及心衰竭的人數及比率皆逐年攀升,且心衰竭病患近4成5合併有糖尿病,顯示糖尿病患為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振興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李文齡指出,由於人體血管在天冷時會快速收縮,導致血壓上升、心跳起伏,容易引發心肌梗塞和腦中風等急症,糖尿病患應格外留意注重保暖。 -
51歲男突發心因性猝死 新式血管外去顫器技術成功救回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56351歲的王先生於今年1月突發心因性猝死,家人機警發現並緊急送往亞東醫院急診室,經與家屬詳細溝通討論,亞東醫院心臟血管中心內外科醫療團隊成功完成全台首例於導管室「血管外心臟整流去顫器(EV-ICD)」的植入手術,王先生成功恢復生命徵象,經醫療團隊積極治療後,病情逐步好轉,意識狀態也從昏迷恢復清醒。 -
心悸、臉潮紅?隱性高血壓恐上身 醫曝成因和治療方式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70036歲簡先生長期受到心悸與臉潮紅的困擾,經常感覺有股熱氣從體內往上衝,平常心跳也可能飆到每分鐘130下,四處求醫卻一直找不到病因,直到前往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就醫,才確診為「隱性高血壓」。研究發現,隱性高血壓可能與情緒壓力、工作環境及交感神經過度活躍有關。目前,治療方式與一般高血壓相似,包括使用血管張力素抑制劑、鈣離子阻斷劑、乙型交感神經阻斷劑與利尿劑來治療。然而,這些藥物對於年輕病人可能帶來副作用,且多數無法直接調節交感神經的活性。 -
右冠狀動脈出口狹窄嚴重恐致命! 繞道手術除「心」患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4003文獻記載,右冠狀動脈出口異常的發生機率約0.1%,一般的生活狀態下不會發病,雖然這段異常的距離不長,但遇到病患用力咳嗽或肚子出力,就會使肺動脈與大動脈壓力急遽上升,而擠壓夾縫中的右冠狀動脈造成心臟缺血,進而引發心肌缺血、心絞痛、心律不整與心跳停止。尤其這類病患,很可能在運動當中或是運動中途休息時,突發心跳停止。臨床上對於有明顯血管狹窄,心肌缺血的患者,接受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是目前認為最安全、有效的方式。 -
方大同病逝!曾因氣胸數度進醫院 醫揭氣胸高風險族群
健康養生 / 名人健康6221金曲歌王方大同過世,享年41歲,據了解,他生前曾因反覆「爆肺」(氣胸)多次住院治療。醫師表示,瘦高型體型、吸菸者、頻繁劇烈運動或胸腔壓力變化、曾經發生過氣胸等均屬於高危險群,一旦出現氣胸,復發機率高達30%-50%,如果又吸菸,則氣胸機率高出22倍。 -
今年首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死亡 北部未滿1月大嬰兒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6794疾病管制署今(27)日公布國內今(2025)年首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死亡病例,為北部出生未滿1個月新生兒,2月16日因有輕度呼吸急促及活動力降低情形,收住新生兒病房,2月19日出現發燒、呼吸困難及發紺症狀,於2月20日轉入新生兒加護病房,2月23日因多重器官衰竭及新生兒敗血症死亡;經檢驗審查確認為伊科病毒11型感染併發重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