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急性蕁麻疹
-
新冠疫情持續延燒民眾避免進出醫院 蕁麻疹還來湊熱鬧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86新冠疫情持續延燒,許多民眾在疫情期間,會盡量避免接觸及進出醫院,不過,對於蕁麻疹病患來說,這卻是兩難的問題,因為有些患者在蕁麻疹嚴重發作時,皮膚會癢到受不了,甚至到需要掛急診的地步。 -
秋蟹季節到! 過敏族不忌口小心全身發癢成「加菲貓」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707皮膚科陳冠宇醫師表示,過往只要到了秋蟹季,診間前來就診的病患數明顯增加,一問之下多半是因為受不了美食誘惑大啖秋蟹,使得皮膚敏感的患者如蕁麻疹等症狀加劇。因此特別提醒,若有過敏病史或為蕁麻疹患者,在大啖秋蟹前,建議可參考過敏原檢測。 -
蕁麻疹來得也去得快! 發病期注意這8點即可控制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722亞東紀念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朱宮瑤表示,蕁麻疹俗稱「風疹塊」、「起清膜」,會忽然出現,症狀來得快去得也快,發作部位像蚊子叮咬引起的腫塊,形狀和發生部位都不固定,通常同一部位24小時內會消失得無影無蹤,不留下任何痕跡,但是其他部位又出現新的病灶,而且奇癢無比,嚴重時甚至合併黏膜水腫,包括眼睛、嘴唇、咽喉都會水腫;約20%以上的人一生中會發生一次蕁麻疹。 -
別以為擦藥止癢就好 這些潛在疾病可能讓你「皮在癢」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606門診常見的皮膚癢原因很多,像是急性蕁麻疹、蚊蟲叮咬、隱翅蟲、黴菌感染、汗疱疹等,通常要針對症狀選擇不同的藥物,對症下藥才有效。皮膚科醫師柯適中建議,若自行擦藥2至3天症狀仍未改善,應盡快就醫,避免因搔抓破皮引發更嚴重的皮膚問題。醫師提醒,市售止癢藥膏成分多含有類固醇,若在未經診斷下長期使用,恐造成皮膚萎縮或變薄、血管脆弱容易出血,使用過量時,甚至會影響腎上腺素的分泌,抑制身體正常的防衛機制。 -
小童蕁麻疹恐成香腸嘴 常見致病原因有這些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477奇美醫學中心兒科部主治醫師陳威毓表示,有些時候此種過敏反應會發生在更為深層的組織會產生血管性水腫,造成眼睛周圍或是嘴唇腫脹(俗稱金魚眼或是香腸嘴),甚至發生在喉部周圍,嚴重可能會影響到呼吸。根據文獻指出,每個人一生當中大約有20%機率會發生蕁麻疹。依據蕁麻疹持續發作的時間分為「急性」和「慢性」,一般來說超過6周幾乎每天皮膚上都會出現蕁麻疹會定義為慢性蕁麻疹。 -
堅果蔬食雖健康 恐致慢性蕁麻疹火上加油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2229「超過六個星期的蕁麻疹即可能是慢性蕁麻疹」吳政翰說明,慢性蕁麻疹患者有全身性搔癢的風疹塊,不定時頻繁發作,又找不到原因,臨床上又稱為「自發性蕁麻疹」或「不明原因蕁麻疹」。 -
感冒泡溫泉 男子引發急性蕁麻疹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030嘉義基督教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陳俊銘表示,夏天因天氣炎熱、流汗多,易引起蕁麻疹,不過,冬天也有不少人因氣溫太冷而誘發蕁麻疹,而泡溫泉所造成蕁麻疹惡化的情形也相當常見。 -
市售天然洗劑 逾半不天然!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51弘光科技大學化妝品科技系系主任徐照程與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聯合進行「家用清潔劑認知及採購行為大調查」,結果發現,雖然三分之一的家長會考慮選購標榜天然的洗劑,其中近6成家長只靠瓶身標示天然來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