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悲傷
-
彩繪人生新希望 癌友「畫」悲傷為正能量
癌症新知 / 抗癌鬥士1291得到癌症,人生是否就被判出局了呢?3位堅強的女性,分別挺過腸癌、乳癌、腦癌,用畫筆重獲新生。抗癌三姝的故事,證明生命的韌性,也鼓勵抗癌路上的同行夥伴,以不同的堅定姿態繼續前行。 -
孤獨死年輕化 親友莫忽視自殺警訊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4435書田診所精神科主任陳家駒表示,受到憂鬱、孤寂、人與人之間的冷漠長期折磨之下,往往是壓垮生命的最後一根稻草。不過憂鬱的發生多半不是單一因素所引起,大致可分為:外因累積,如壓力事件、重大疾病或創傷等,或有藥物、酒精成癮行為;內在因素,如家族病史、腦部或內分泌疾病等;自我認知性因素,如有負面人格特質、親友關係疏離者。
-
年長者體悟人生百態 以接納取代焦慮與憤怒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611根據刊載於2017年9月《大家健康雜誌》引述《人格與社會心理期刊》的研究表示,該研究以340名21至73歲、近期經歷緊張生活事件的參與者為對象,評估其接納度,追蹤其負面感受、面對實驗室壓力誘導的身體反應、每日生活的負面經驗,以及在6個月後追蹤其負面情緒的呈現狀況。 -
停經婦女有憂鬱症病史 心臟疾病風險增高
兩性關係 / 女人幫3246此研究計畫由賓州雷丁(Reading)醫院婦產科醫生主持,研究者從2004年開始,針對接受常規乳房X光攝影篩檢的1,084名平均年齡55歲之美國女性進行10年的追蹤,每位女性皆完成一項包含悲傷(抑鬱)、無助、沮喪和消沉等問題的問卷,並詢問健康相關訊息,包括心臟病風險因素,如家族史、吸煙狀況、運動量,並在追蹤期間進行4次的憂鬱症問卷。 -
肺癌免疫療法現生機 提高末期患者存活率
癌症新知 / 肺癌3386台北榮民總醫院顧問醫師蔡俊明教授表示,肺癌死亡率高居不下的主因在於傳統化療副作用大,標靶藥物又會出現抗藥性,晚期癌友等於無藥可用,免疫療法的出現,確實造福了許多癌友。 -
都市流行病學研究 噪音汙染讓人更憂鬱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919德國埃森大學醫院(University Hospital Essen)都市流行病學中心研究人員Ester Orban指出,根據研究的統計數據來看,長期住在噪音吵雜地區的人,比起住在比較安靜地區的人,罹患憂鬱症的機率多出25%。而且這些人多半是比較貧窮、失業、教育程度較低、有抽菸習慣或是會失眠的人。 -
想找回好心情? 找部催淚電影大哭一場吧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188荷蘭Tilburg大學同時也是這個研究的首席作者Asmir Gracanin表示,研究中找來了60個試驗者,並且讓他們看了2部賺人熱淚的影片,過程中,幾乎超過半數的人在看影片時都掉下眼淚。研究人員在影片播放完畢之後,即刻詢問這60位參與者心裡的感覺,之後在影片結束的20分鐘和90分鐘這兩個時間點,再次詢問他們相同的問題。 -
八仙粉塵受傷民眾 日後需長期心理諮商協助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44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高師大諮商心理與復健諮商研究所所長徐西森教授表示,意外事件受傷者最容易出現的心情與心聲是:「為什麼是我?」、「好痛啊!還要忍多久?」、「我的外表會怎樣?」、「我的人生該怎麼辦?」或「我完蛋了!」等。徐西森表示,本次意外燒燙傷較嚴重的人,治療初期的身體疼痛很容易引發他們情緒的不穩定與人生絕望的念頭,周遭的人須無條件的傾聽、安撫和接納,以他們所愛的人或所關心的事物來鼓勵他們求生的意志。醫療過程中適時的給予心理諮商有助於增強他們的心理復原力並熬過復健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