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感染風險
-
腸胃道檢測害怕嘔吐感!內視鏡再進化 軟管進階成膠囊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952近年來內視鏡發展單次使用的膠囊內視鏡,提供了患者腸胃檢查新選擇,食藥署說明,膠囊內視鏡外觀大小似藥丸,內含攝影機,吞食後通過腸胃道系統可進行8小時的腸道攝影,經1至3天排出體外。過程中,患者可自由移動,影像透過無線方式傳輸到配戴的紀錄器。 -
寶林茶室再添1死!5旬婦來不及換肝 累計5例死亡個案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6671寶林茶室食安事件震驚社會,原本造成4人死亡,但昨(5)日再添1人,個案為53歲女性,3月22日到寶林信義A13食用「滑蛋河粉」,當天身體即出現不適症狀,病情持續惡化,3月25日住進三總加護病房,6月5日,因感染等問題,引發因多重器官衰竭,不幸死亡。 -
白內障置換人工水晶體手術進步 造福不同視力需求患者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4007晶盈眼科診所院長莊宗憲醫師表示,過去白內障患者多以50、6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居多,都是因老化所導致;但近年來因為高度近視人口激增,再加上3C產品使用率增加,因此,診間也不乏30、40歲的青中壯年。另外,罹患自體免疫疾病患者,如:僵直性脊錐炎、紅斑性狼瘡等,甚至是經常接觸紫外線或紅外線的族群,像是常在大太陽下工作、又沒有做好眼睛防曬的人,還有經常得操作紅外線儀器,但卻忽略眼睛防護的族群,像是醫療從業人員等,都較容易提前患有白內障。 -
眼睛別揉!8旬嬤綠膿桿菌感染 治療無效只好摘除眼球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3736奇美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林育箮表示,角膜潰瘍的形成常源自於角膜上皮組織損傷後接觸到細菌、病毒、真菌等病原,引發感染,例如:眼睛受到外部物體的撞擊、刮傷或劃傷而損傷角膜表面;不當使用或未徹底清潔隱形眼鏡;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以及眼部手術後等。儘管大部分的角膜潰瘍能夠以藥物控制,但仍有少部分會進展成眼內炎,甚至嚴重者可能失明。 -
高雄出現首2例本土日本腦炎 6旬翁不治、7旬婦治療中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3434台灣每年5至10月為日本腦炎流行季,其中6至7月為流行高峰,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2020至2023年全國同期確定病例數分別為0、2、0及2例,以40歲以上成人較多,而國內今年截至5月14日,累計2例確定病例。疾管署指出,各年齡層都有感染日本腦炎之風險,民眾應提高警覺,不可掉以輕心。 -
今年首例母嬰垂直傳染李斯特菌 感染途徑與症狀全解析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3706衛福部疾管署公布今年首例母嬰垂直傳染李斯特菌症個案,疫調顯示,母親於懷孕期間,沒有旅遊史,但曾食用生菜沙拉、切片水果等生食,以及隔餐食品、即食食品,但李斯特菌症潛伏期較長,已經無法釐清可能感染源,母親、女嬰在住院2週後康復出院。 -
久站、久坐小心靜脈曲張! 醫傳授醫用輔助襪挑選秘訣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239日常生活中需要久站、久坐、負重的民眾,容易有靜脈曲張的困擾,除了會看起來不美觀外,還可能有腿痠、易疲勞、易抽筋,甚至會疼痛,並提高感染風險。食藥署邀請台灣復健醫學會陳昭蓉醫師,來為民眾說明靜脈曲張的成因與預防方式,以及如何選擇醫用輔助襪。 -
腸病毒進入流行期!急診人數近1.4萬 4大症狀應多留意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3601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目前國內處腸病毒流行期,上週(4月21日至4月27日)門急診就診計13,929人次,較前1週(11,874人次)上升17.3%,近期疫情呈上升趨勢;另外,實驗室監測顯示,腸病毒以克沙奇A型為主,其中易引起嚴重症狀之腸病毒A71型及D68型病毒型別,為零星檢出且感染個案均為輕症。研判國內疫情傳播風險上升,呼籲民眾及教托育機構人員持續注意預防措施及警覺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而今年則累計1例重症病例,為感染克沙奇A10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