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憂鬱症狀
-
兒時肥胖要當心 恐增終生重度憂鬱症機率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3779該研究由荷蘭自由大學醫學中心進行,受測者共889名,平均年齡75歲。研究者先讓受測者接受評估,了解受測者目前是否有憂鬱症狀或過去是否曾罹患重度憂鬱症,再以學校過去的記錄做對比,了解受測者8至13歲時的身高和體重資料。
-
男人有苦口難開 長期憂鬱不願求助加重病情
兩性關係 / 男人幫3331該篇研究以125位成年澳洲男性為對象,為期15周,以此期間所填寫的前、後期問卷資料進行分析,探討憂鬱症狀期間與求助態度的關係。全部分成無憂鬱情緒及長期憂鬱等4組,問卷評估包括這兩周是否有憂鬱情緒、是否曾接受治療及其治療類型、求助障礙量表(BHSS)等;結果發現,症狀的嚴重度是男性求助的關鍵,而長期憂鬱者常因低估症狀的嚴重性,而影響其尋求協助的意願。
-
放暑假易憂鬱? 恐過度依賴3C產品所致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4075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3C科技的進步與普及讓朋友間互動聯繫變得容易,但過度依賴智慧型手機和社交群體,卻可能讓青少年感到孤單。 -
每天散步提高些微活動量 研究顯示可降憂鬱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392根據結果發現,輕度活動(如散步,呼吸及心律沒有明顯增加或出汗)與改善心理健康和憂鬱症狀的緩解有關;中度(相當於15至20分鐘內走完1.6公里,呼吸與心率增加,但仍能對談)至劇烈(相當於跑走13分鐘完1.6公里,呼吸與心率明顯增加,且難以長時間談話)的身體活動,更能提升整體身心健康,且減輕疼痛之效。研究並指出,過去經常久坐的人,在從事輕度或中度體能活動後,整體幸福感和情緒呈現大幅改善。
-
女人憂鬱的來源 老化比更年期更嚴重
兩性關係 / 女人幫3663台北長庚醫院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劉嘉逸表示,女性荷爾蒙對女性的身心有保護作用,能增進心情穩定度,但雌激素波動或下降的時期,較易有焦慮、憂鬱、或易怒等情緒變化,主要發生在生理期前、生產後及更年期,其中更年期期間出現的身心不適,包括發熱、盜汗、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記憶減退等症狀。 -
接收太多臉書負能量 易增加青少年憂鬱風險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4021美國布朗大學一份於2016年發表於《青少年健康期刊》的研究顯示,有負面臉書經驗的人,出現憂鬱症狀的風險是沒有負面經驗者的3.2倍,且經歷4次或4次以上與不想聯繫的人互動或誤解時,出現憂鬱症狀的風險則顯著提升。研究中所指的負面經驗為被霸凌、不友善、被誤解或不想要的聯繫等。 -
耶誕送禮壓力大 專家:提前準備免緊張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3776該調查受試者共約3,000多名英國民眾,調查結果發現,聖誕節被列入生活壓力事件第6名。86%民眾認為買禮物是件困難的事;65%民眾表示在聖誕節購物讓人有壓力;超過30%的人表示,光是想到要在聖誕節到忙碌的街上就覺得有壓力;61%的人表示在逛街時缺乏靈感和擔心禮物不受喜愛;60%的人曾有買禮物送給某人,結果看到對方失望表情的不好經驗。 -
大考進入倒數計時 考生正確紓壓積極應戰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859台灣的國、高中生常以聽音樂或唱歌作為主要的紓壓方式,董氏基金會在2011年與2013年系列調查中發現,若青少年總是以「抽菸喝酒」、「大吃大喝」、「不管他」為紓壓方式,則有明顯憂鬱情緒,需專業人員協助的比例高於採用其他紓壓方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