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憂鬱
-
從事志願服務降低孤獨感 研究:每年滿1百小時有成效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6233根據1份2022年11月發表於《老年社會工作期刊(Journal of Gerontological Social Work)》的研究指出,從事志工服務不僅讓人覺得人生有意義,還可以減少孤獨感,特別是每年從事志工服務超過100小時的情況下。 -
新版精神衛生法將上路 立委質疑社區心衛中心人力不足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3364新版精神衛生法預定今年12月14日上路,重點在於強制住院規定變嚴,且明訂醫師需幫精神病患擬定出院準備計畫,讓病友順利重返社區,不過,立委擔心,社區訪視人力不足,對此,衛福部長邱泰源表示,目前精神病患關環訪視員案量比去年為1比60,今年降至1比50,期待明年降至1比40。立法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今天邀請衛福部長邱泰源針對「社區精神病患照護優化」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 -
陸小芬、夏于喬主演《一起跳舞》 宣導老年憂鬱症防治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3313董氏基金會、寶佳公益慈善基金會推出《一起跳舞》微電影,由金馬影后陸小芬、女星夏于喬分飾母女,描述喪偶而陷入憂鬱的母親與陪伴卻無助的女兒之間的互動,今天起在「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Youtube頻道上架。 -
憂鬱症不是一時心情不好 心理諮商幫助你解決負面情緒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5741「張老師」基金會執行長涂喜敏說明,憂鬱症依照嚴重性及時間性分成輕度、中度、重度,根據個人狀況症狀也不同,心理諮商能有助於個案改善情緒,看見希望感,有被人理解的感覺,並透過引導解決個人難題。 -
泛視神經脊髓炎自體免疫疾病 攻擊視神經和脊髓屬罕病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3788為響應10月24日泛視神經脊髓炎(NMOSD)罕見疾病日,社團法人台灣神經免疫疾病協會特別舉辦「讓夢想發聲活動」,讓病友說出自己的夢想,藉此協助他們完成心願,並透過醫師祝賀影片凝聚病友的心,一同對抗疾病,爭取更好的治療條件。社團法人台灣神經免疫疾病協會副理事長姚秀康表示,響應活動最重要的是希望能有效提升社會對於NMOSD病友的重視,並期許政府放寬健保給付的資格。 -
思覺失調症患者康復後不想動? 運動治療介入重拾熱情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6179常見的慢性精神病包含思覺失調症、情緒障礙症(如憂鬱或躁鬱)等,會使這些族群的大腦產生一系列的變化,即使病情有所改善,仍然會面臨殘餘的認知症狀而影響生活,也導致功能退化比一般人快許多。根據美國2006年腦影像學的研究顯示,思覺失調症病人在發病10年後,腦體積會比一般人少,代表腦部的某些功能區塊逐漸喪失原有的功能。因此在症狀殘餘期,仍會受到負性症狀影響,導致思考內容變得比較貧乏、興趣與動機都減少,常被照顧者們誤解為懶散。 -
百憂解將退出台灣市場! 禮來藥廠證實今年底全球停產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3287抗憂鬱老藥「百憂解」將於今年11月退出台灣市場,許多患者以為屆時可自費購藥,不過,百憂解供應商藥廠禮來公司本月22日宣布,公司決定於2024年底全球停止生產「百憂解」,並遵循相關規定向主管機關報備,以期將影響降至最低。 -
別讓長輩因害怕再跌倒而不敢動 維持行動力把握3原則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8988根據美國的統計,老人家在跌倒之後,有10%的老人會有外傷,例如髖關節骨折、脊椎壓迫性骨折及腦出血等,尤其是髖關節骨折,因而產生臥床併發症,1年的死亡率有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