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戒斷
-
性成癮能戒斷嗎? 醫曝需探討情緒、控制感的背後成因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594近年來,隨著社會風氣改變、網路平台的普及,性成癮問題逐漸引起關注。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心身醫學科主治醫師蘇璿允指出,不論女性、男性或多元性別族群,都可能因為壓力、孤單、渴望親密感或尋求刺激等各種情緒及需求,而在性行為上失去控制感。性的困擾不僅會影響伴侶關係,也可能帶來經濟負擔,進一步造成體力下降、工作學業專注力不足,甚至長期陷入與性相關的反覆思考,而造成生活品質不佳。 -
家庭2手菸暴露率過3成!毛小孩也遭殃 罹癌風險高4倍
健康養生 / 寵物健康4835青少年也未能倖免,甚至貓、狗等毛小孩都可能因2手菸罹患呼吸道疾病及癌症。國民健康署呼籲民眾打造無菸家庭,並善用免費戒菸服務,避免心愛的家人與毛小孩暴露於2手、3手菸害之中。 -
歌神陳奕迅勇敢告白焦慮症 首度公開與焦慮症共處歷程
健康養生 / 名人健康5188香港知名歌手陳奕迅在近期的演唱會紀錄片中,首度公開分享自己多年來與焦慮症共處的真實經歷,這項勇敢的告白在華人娛樂圈引起廣泛關注。在高壓的演藝環境中,陳奕迅坦承因全球巡演壓力而出現精神狀況,甚至需要依靠藥物維持演出狀態。他曾嘗試停藥,但很快就感受到強烈的不安與莫名緊張,最終決定等世界巡演結束後才停止服藥。他的坦率分享不僅打破社會對心理疾病的刻板印象,也讓更多人開始正視焦慮症這個現代社會普遍存在的健康問題。 -
還在靠吞安眠藥對抗失眠? 食慾素新機轉提供不同選擇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0790根據國健署2019年統計,國人睡眠障礙盛行率逼近4分之1,健保安眠藥申報量連年攀升,健保署申報資料,全台每年失眠用藥需求突破10億顆!精神科醫師楊聰財提醒,傳統助眠藥物雖能短暫改善睡眠,卻也潛藏依賴性、認知退化,甚至增加失智風險。如何安全、有效提升睡眠品質,已成為現代人不得不面對的健康課題。 -
阿茲海默症悄悄來? 醫:辨識早期5大症狀和譫妄現象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4566「沒關係,你什麼都不記得沒關係,你只要記得,你女兒很愛你就好了。」這句觸動人心的台詞來自由雙金影后謝盈萱與秦漢主演的影集《忘了我記得》,劇中女兒面對罹患阿茲海默症,記憶開始退化的父親,令人動容。恩主公醫院神經內科鄭昶傑醫師指出,劇中情節雖源自戲劇創作,卻也真實反映台灣快速邁向超高齡社會,無數家庭正面臨的失智照顧挑戰與情感壓力。 -
癲癇發作不只全身抽搐? 醫揪嗅覺異常等5大常見症狀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7651名45歲患者,左上肢有斷斷續續麻痛感,伴隨味覺異常及上腹部不適感,每次約持續10多秒鐘,症狀就自行緩解,除此之外無其他肢體無力、肢體抽搐等異常。幾個月後,患者因全身抽搐、失去意識被送到醫院急診,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右側額、顳葉惡性腫瘤伴隨腦水腫,醫師診斷為「腦惡性腫瘤併發癲癇」發作,後續進行腦腫瘤切除及放射治療中。 -
酒癮是一種慢性疾病!大腦功能失調 靠意志力恐難戒除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848一般人口中稱的酒癮,在醫學上正式名稱為「酒精使用障礙症」(AUD, alcohol use disorder)。研究指出,酒癮是一種疾病,是由於負責管控情緒、決策、思考及行為的大腦功能失調,與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類似,需要持續治療與追蹤。在台灣,酒精取得容易,估計約有2%的成人有酒癮,卻只有極少數個案尋求治療,加上社會對酒精成癮認知不足,個案往往低估治療需求,缺乏改變動機,或即使接受治療也極易中斷,使得治療效果大打折扣。
-
研究:長期飲酒有腦損風險 戒斷初期當心「譫妄」反撲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5337酒癮(或稱嚴重型酒精使用障礙症)是一種慢性疾病,具有高復發率。個案即便知道飲酒會對身體或心理各方面的危害,仍然持續飲酒。在停酒的初期8-12小時,可能會歷經所謂的酒精戒斷症候群,而讓停酒更加困難。這個酒精戒斷症候群的症狀,包括自主神經功能亢進(手抖、冒汗、心悸)、顫抖、噁心、嘔吐、失眠、焦慮、不安、幻覺和癲癇發作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