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智力
-
名人跌倒事故頻傳 專家建議訓練肌耐力要趁早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4200國健署統計,跌倒在65歲以上民眾事故傷害死亡原因中佔第2位,每10萬人就有24.61人跌倒身亡。65歲以上老人相較於其他年齡層,事故傷害死亡率偏高,過去一年有高達一成六老人家曾經跌倒,高達56.3%是在自己家裡跌倒。 -
帶寶寶安心出遊 安全座椅不能少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3357由於嬰幼兒的骨骼尚未發育完全,例如6個月大以前的嬰兒前囟門尚未關閉,骨骼也不夠堅硬,因此顱骨不能像成人一樣給予腦部完整的保護,一旦遇到強烈撞擊,腦部常常會有嚴重的傷害產生。 -
孕期體重管理沒做好 準媽媽體重破百產下巨嬰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2891國健署婦幼健康組組長陳妙心指出,孕婦在懷孕期間應控制體重,在不同的懷孕階段,胎兒成長都需要來自準媽媽的營養攝取,如果孕婦體重過輕,除自己營養不良,也會增加流產、早產的機率及出生嬰兒體重不足,甚至增加新生兒死亡率。 -
失智症新藥研發 可阻斷病情發展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454阿茲海默症是失智症中的一種,以往的治療都僅能延緩病情的發展,最後還是會慢慢走向衰退,病情也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惡化,但現在瑞士研發出一種新的藥物,可以阻斷阿茲海默症病情的進展,研究刊登在《自然雜誌》(Nature)。 -
長期聽損莫大意 研究:失智風險高4成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590一般認為老年聽損是不可逆的,且並非年老時才突然發生,常因內耳耳蝸和聽神經退化,以致感音功能變差。宏仁診所李宏信醫師表示,耳內毛細胞負責感知聲音與解析,但神經毛細胞過度受損而失去的聽力便無法再復原,進而造成溝通困難與誤解,影響社交能力與情緒低落,最後恐釀成失智症。研究指出,年長聽損者的失智比例比聽力正常者高出4成,且智力衰退幅度與聽力退化程度成正比。李宏信醫師說,人從45歲開始就會漸漸出現輕度聽力受損。 -
45歲高齡懷孕 唐寶寶風險增50倍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5745專業母胎兒醫學中心執行長蘇怡寧醫師表示,過去唐氏症的篩檢於第二孕期,懷孕第15至20周期間進行,不過偵測率低,僅60%,通常等篩檢結果出來時,產婦已經懷孕20周,胎兒在媽媽體內時間已久長,體重已有300到500公克重,若需進行終止懷孕,對孕婦、家庭都是重大生理、心理負擔。 -
40不惑不宜過勞 每周工作25小時效率一級棒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364澳洲的研究人員找了3000名男性和3500女性,讓他們進行一系列的認知測試,同時包括分析工作習慣,研究結果指出,40歲以上的人每周工作25小時的表現最佳,而每周工作55小時的人的工作效率,甚至比退休或失業的人的表現還要更差。 -
夜店餅乾、爆米花藏毒 誘使青少年惹「麻」煩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387日前調查局航高站與高雄海關聯手出擊,在高雄機場一名男子的行李中起出76包大麻起司餅、爆米花、五彩米餅。嫌犯供稱因為夜店流行,所以才想挾帶偷賣,大麻餅乾的毒品形式,首度在媒體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