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核磁共振檢查
-
長期彎腰導致下肢無力步行困難 微創手術改善腰椎退化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980台北慈濟醫院骨科主治醫師李宜軒表示,脊椎可分為頸椎、腰椎、薦椎等3部分,每1節椎骨皆由1塊塊的椎間盤隔開,脊椎後面則有小關節、脊髓神經、韌帶、肌腱等構造。30歲後,骨頭會開始退化,如果體型過胖或是長時間站立、彎腰、搬重物或曾經受傷,退化情況則會更加顯著,而抽菸也會加速全身關節退化速度。 -
3歲童罹患頑固性癲癇 大腦半球切開手術治療成功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2562臺大醫院外科部主治醫師楊士弘表示,翁小妹妹出生後一切正常,在1歲半前發育與一般小朋友無異,但2歲時出現異狀,常在玩耍時突然發呆、意識呆滯、右側肢體抽搐,就醫診斷為腦炎導致頑固性癲癇,雖然經過抗病毒及抗癲癇藥物治療後狀況穩定,但3歲時又再度惡化。
-
低頭族長骨刺以為漸凍症 未及時治療恐四肢癱瘓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103黃啟訓強調,頸部脊髓受壓迫未及時治療恐導致四肢癱瘓;而漸凍症發病後3到5年也會四肢癱瘓合併呼吸衰竭,由於兩者有時表現非常類似,但治療方式完全不同,診斷上需要小心區分。 -
坐骨神經痛到歪腰 內視鏡手術治療椎間盤突出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812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羅達富表示,患者因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導致坐骨神經痛,除了下背痠痛外,嚴重時甚至出現腿部痛麻、無力等症狀,經核磁共振檢查,發現腰椎第5薦椎第1節的椎間盤突出,進而壓迫神經,因症狀已對工作及生活造成極大影響,讓身為家中經濟支柱的他相當苦惱。 -
肩膀疼痛不舉 竟是貨運工作造成職業傷害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832花蓮慈院東區職業傷病防治中心暨職業醫學科主任劉鴻文表示,旋轉肌袖症候群是指肩膀處「旋轉肌群」的肌腱病變,可能出現的病變包含肌腱炎、肌腱撕裂傷或斷裂,其中以棘上肌病變最為常見,蔡先生就是屬於常見的右肩部棘上肌撕裂。造成原因除了自身疾病、退化外,工作中累積性傷害是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需要時常將手臂、手肘高舉超過肩部的活動,或其他肩膀姿勢不良的動作。 -
鼻竇炎惡化導致中耳積水 耳鳴恐伴隨出現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4862鼻竇位於顱骨,正常鼻竇具有4對無菌空腔,鼻竇內充滿空氣,鼻竇內的粘膜由1種有黏液功能的上皮細胞及成千上萬的纖毛所構成。鼻竇有細小出口通向鼻腔,當慢性鼻竇炎患者的鼻涕變得黏稠,倒流堆積在耳咽管附近或中耳腔造成積水,就會引起耳悶、耳鳴,嚴重甚至影響正常聽力。 -
突然口吐白沫、癲癇發作 元凶竟是6公分腦膜瘤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5002腦瘤發生原因不明,有良性、惡性之分,可從核磁共振檢查判斷腫瘤屬性。台北慈濟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徐賢達說明,腦瘤的發生機率約萬分之一。腦膜瘤是從腦膜長出來,最常見的良性腦瘤,其檢查影像會因腫瘤充血而呈現白色且形狀均勻的樣態。此外,良性瘤生長慢,周圍神經壓迫較緩慢,因此神經較少出現水腫現象。但楊先生的腦膜瘤達6公分大,壓迫腦部運動區域神經,以致於動作困難,而神經受到壓迫會產生不正常放電,造成癲癇。 -
陣發性單眼視力喪失 竟是視網膜型偏頭痛作怪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60「視網膜型偏頭痛」好發於15歲至40歲族群,病人多有偏頭痛的病史或家族史,發作時常合併同側太陽穴搏動性頭痛,但極少數情況會以陣發性單眼視力喪失為主要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