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樂觀
-
新增10例境外移入 英國首例Omicron死亡指揮中心回應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542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今(14)日公布新增10例境外移入, 4例突破性感染,同時今日英國傳出1名Omicron確診者死亡,指揮中心也有回應。 -
AZ混打BNT保護力加乘? 疫苗該不該混打網上掀混戰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237《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最近兩周內「疫苗混打」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帶您了解疫苗混打的網路聲量變化,以及網友對該話題的正反輿情觀點。 -
高端疫苗獲WHO贊助 陳時中:未來獲WHO認可機率高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03高端獲選為世衛團體試驗疫苗,陳時中表示,將由WHO贊助相關臨床試驗的費用,只要通過臨床,變成WHO認可的疫苗「機會應該很大」。 -
第12輪BNT、莫德納、AZ等 10月22日進入接種高峰期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50指揮中心預告,第12輪提供全年齡層BNT與第2劑莫德納使用,前者約170萬人,後者則以在7月16日之前打過第1劑莫德納者優先,估計100萬人。 -
本土新增2例、零死亡 第6批自購莫德納24.96萬劑抵台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428月23日後是否能降級鬆綁?陳時中說,「下周若要降級,目前言之過早,但部分場所可以再研議是否鬆綁。」 -
疫情焦慮睡眠障礙最常見 微解封後這樣做找回過往生活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621國泰綜合醫院精神科、自殺暨成癮防治中心主治醫師單家祁表示,面對不確定性而感到焦慮、遭逢挫折而感到憤怒、經歷失落而感到憂鬱,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反應,是以若讀者正因為疫情來襲而感到無助害怕、惶惶不安,那是人性,千萬不要責怪自己不夠堅強;直面這些真實感受,正是讓我們了解自己面臨哪些壓力,進一步重置身心平衡的第1步。 -
2020國人癌症死亡人數降低 攝護腺癌排名竟悄悄上升
癌症新知 / 攝護腺癌5219攝護腺癌大多進展速度緩慢,相較於其他癌症,攝護腺癌可能較有機會及時把握診斷與治療的時機,但近年來國人攝護腺癌的發生率與死亡率卻逐年增加。北投健康管理醫院沈彥君主任醫師表示,由於早期攝護腺癌大多數沒有顯著的症狀,如果有症狀也容易被誤認和攝護腺肥大相關,往往就醫確診時已是中後期癌症。國人男性於50歲後大約有5成會出現攝護腺肥大問題,且比例隨著年齡增加。也因攝護腺肥大屬良性增生,當攝護腺癌的症狀被誤認只是攝護腺肥大,就易使人掉以輕心,反而延誤及早診斷治療的時機。 -
不孕症擴大補助7月1日開放 預計每年2.8萬對夫妻受惠
兩性關係 / 不孕症587月1日衛福部擴大不孕症試管嬰兒補助,女性配偶未滿45歲,經醫師診斷不孕症,就能領取3次或6次,10萬至6萬元補助,台灣子宮內膜異位症學會理事長曾啟瑞表示,過去人工生殖補助嚴苛,導致成效不佳,不孕症在台灣盛行率有15% 左右,是嚴重被忽略的隱形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