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正名
-
0至2歲托育規範擬單獨立法 完善未滿2歲兒童托育服務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6132行政院會在「剴剴」虐童案辯結5月13日宣判前,於8日通過衛生福利部擬具之「兒童托育服務法」草案,將函請立法院審議,嚴格規範0歲至2歲托育規定,強化托育機構管理與不當對待處理機制,相關人員若涉有身心虐待或情節重大的不當對待等行為,最高可處新台幣60萬元,公布行為人姓名及托育機構名稱。此外,因兒虐案件常發生影音資料毀損,導致證據難以保全,草案則規範未來托育機構,應妥善管理攝錄影音資料至少30天。 -
避免米製品污名化 即日「米酵菌酸」正名「邦克列酸」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57252寶林茶室食安事件造成2人死亡,4人加護病房,身陷昏迷,病情危急,而「米酵菌酸」毒性超強,讓許多民眾不敢食用米製品,為此,衛福部次長王必勝3日宣布,即日起將「米酵菌酸」正名為「邦克列酸」(Bongkrek acid),避免米製品污名化,「這是不幸事件,也是寶貴經驗,將擬定相關檢驗及指引」。 -
「身心調適假」高中職3月起試辦! 每學期最多可請3天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6861近年來,大專校院推動「心理調適假」,成效顯著,學生團體希望「心理調適假」可以向下延伸至高中職,教育部表示,今年3月起,開放高中職試辦,但正名為「身心調適假」,每學期學生最多請假3日,且需出具家長同意證明書。 -
寶寶一哭就抱起來搖?掌握3不原則 防止孩子腦部損傷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4597台灣兒科醫學會理事彭純芝表示,劇烈搖晃嬰兒就是1種嚴重身體虐待,常見於未滿3歲兒童,尤其又以2至4個月嬰兒比率最高。不過,正常照顧,或與寶寶玩耍,而晃動到嬰幼兒頭部,並不會造成寶寶腦部受傷,家長不用過於緊張。 -
近6千人11月6日後確診 指揮中心提簡訊補填接觸者機制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2026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1)日表示,自今(2022)年11月7日起,調整COVID-19確診者之接觸者全面採行「0+7自主防疫」措施。指揮中心清查,11月6日經醫師診療並以健保卡進行通報,11月7日始研判確診之民眾將近6千人。其同住接觸者已由確診者通知並選擇採行「3+4」居家隔離措施者,指揮中心採專案方式透過「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疫調系統」再次發送簡訊連結進行同住接觸者補匡列作業;考量11月6日確診者之接觸者,隔離期滿日為11月9日,故不再發送接觸者居家隔離通知書,改提供數位隔離證明,補填時間為11月11日至11月17日。 -
基隆傳染鏈獲穩定控制 王必勝:社區內無大量潛藏病例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2058基隆市發生大規模群聚,從小吃店開始,波及警界與學校,基隆市長林右昌更因此隔離10天。外界一度擔心恐重演2021年中旬的疫情。 -
新變種病毒具「重複感染」特性! WHO正名Omicron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82719WHO會後針對新變種決定名稱「Omicron」,同時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出「高關注變異株Omicron說明」。 -
美麗除舊布新微整注射受青睞 專家解析常見針劑比一比
醫美減重 / 美容整形3994劉永麟表示,其實這些只是診所各自將相似產品冠上不同的名號,二代童妍針通常指的是「洢蓮絲」,是結合了玻尿酸和舒顏萃功能的產品,也就是有立即填補效果,同時又能刺激肌膚的膠原蛋白增生。若希望能快速達到成效,又不希望有外表看起來不自然的過渡期,有些人就會偏好選擇此種產品,不過因費用較高,並不是所有人能負擔得起。